关于中车的估值问题。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之中,恐怕中国中车是最让人纠结的一个。一方关于中车的估值问题。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之中,恐怕中国中车是最让人纠结的一个。一方面。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成为了中国的名片。另一方面,企业利润停滞不前且充满着不确定性,股价跌跌不休。令人困惑的是,中国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特别是高铁网络,基本盘足够大,进入门槛非常高,东西也做得不错,兼具性能与价格优势,为什么市场都不看好呢?这里就涉及到中国中车定位的问题,主要从几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大规模订单阶段。构建中国的高铁网络。引进技术吸收技术。标志性的事件是。四横四高铁网络基本完成,通车里程达到3万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全面实现技术超跃。这个阶段是最为痛苦的阶段。南车与北车合并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开拓市场。而是要确确实实集中注意力于轨道交通,把产品性能与质量提升并超跃,所以我们看到。中车每年的研发费用接近100亿与利润相当。合并后利润不增长反降,2015到2018。第2阶段。国内批量订单,维修订单开始大量增加,国际订单逐渐增加,高铁的中国名片效应显现。中车完善了自己的科研平台。标志性事件是,建立两位数的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完成数条智能化生产线,即工业4.0技术,提供全面的公交解决方案。溢出效应显现,如中低速、高速悬浮高速磁悬,公交智轨,这个阶段中车,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智能化管理方案,率先形成轨道交通部件儿的万联网,公交智能管理,即智能调度,零部件儿监控与维修,智能驾驶。利润逐年增加,2018到2020。第3阶段。以维修订单为主,加国际订单,由于高铁网络构建完毕,形成稳定的国内更新订单。这个阶段就是中国就是属于不仅仅是输出产品,更主要的是输出技术输出标准。电动牵引平台迅速提升功率密度,与新能源汽车电动平台互动,迭代加快,小型化、轻量化,节能,成本大幅下降。作为技术与标准输出,智能化企业如何估值。
Copyright 2018- www.ahjiedai.com 融城股票网 版权所有 邮箱:terrylm@qq.com
免责声名:本站所发表的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和学习,内容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均与本站无关。若您发现本站存在您非授权的原创作品,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