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

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网上做数据赚钱合法吗,用我们的个人数据合法赚的钱,该不该分我们点?

发布时间:2021-07-04 09:50:41 已收录 阅读:9次

原标题:用我们的个人数据合法赚的钱,该不该分我们点?

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实体机构,出于不为人所知的目的,收集着我们的数据。这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充满监视的社会中奇异密谋的真相。

企业和政府采用越来越创新的手段,浸入我们生活中的数据流,跟踪我们在做什么,认识谁,到哪儿去。收集数据的方法和目的不断地扩展,看似没有终点或者界限。

这些举措的范围,从令人恼火的侵权,包括WhatsApp将你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与Facebook共享,让企业可以向你推送广告,或者是一家初创公司,使用你的手机电池状态作为“指纹”实现在线跟踪,到严重的干涉行为,比如巴尔的摩警方秘密使用空中侦察系统,持续地观察和记录这座城市。又或者像是数据中间商(data brokers)创建了关于我们每个人的大量个性化特征数据,然后将之出售,用于规避限制损人利己和不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这些获取数据的例子由一种共享的强制力相连接——一种数据法则(data imperative)——驱使着许多企业和政府。这一法则要求抽取所有的数据,包含全部的来源,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它已经激起了数据军备竞赛,燃起了发明监视技术的冲动,渗透进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创建这些庞大数据储备的理由是:它能够或者可能产生价值。

这一法则表明了一种转变,即巨头们是如何看待数据的。最近一份由软件业领导者Oracle和MIT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数据资本的崛起》(The Rise of Data Capital)认为,诸如Google、Uber和Amazon这些公司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信奉“数据即资产”的理念。这份报告让一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趋势具体化。对待数据如同某种形式的资本,意味着公司竭尽所能地囤积、商品化和货币化数据。这些数据银行(他们的说法)永远不会嫌大。

德国科技公司西门子回应这一资本主义情结说:“我们需要理解数据是无所不在的,并且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我们需要把数据理解为一种资产——然后将它转化为价值。”

与重复再三的华丽辞藻相反,数据并非独立存在于世界,也不是自发产生的。数据由人建造,源于人。要从数据中压榨出价值,收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聚集数据需要创建、抽取、提纯和使用的专业知识。这往往与探测、监视、跟踪人们的,越来越具有入侵性的系统相辅相成。

现在重点来了:如果企业和政府打算通过“视数据如资产”来提出更多要求,那么我们——这一数据法则的对象——应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许多常见的数据采集做法实际上应该被视为某种形式的偷窃行为,我称之为数据盗用(data appropriation)——即未经同意而且未予补偿,攫取人们的数据。

人们时常完全不清楚他们的数据是如何被取走和使用的,更不必说如何给出有意义的许可了。例如,数据中间商的目标是躲在暗处提供他们的服务,同时积聚世界各地人们数十亿数万亿的数据点。

数据驱动的监管技术拿着商业机密做挡箭牌,阻止公众获知数据分析处理了哪些数据,以及它怎样影响着监管活动。

当企业真的征求用户同意时,典型的做法是通过服务协议的若干条款——冗长的合约,充斥着密集的法律用语,等着用户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选择“同意”。“默许”已成为获得“同意”的标准模式,这是数据盗用者取得的非凡胜利。

数据盗用是剥削的一种形式,因为企业使用数据来创造价值,却没有向人们提供相匹配的补偿。虽然有些人或许认为Google和Facebook用“免费”服务清偿了我们的数据,可是这仍然不能解释大量的数据盗用者,丝毫没有向那些他们所掌握数据的主人提供某种形式互利互惠的打算。

数据即资产的理论框架帮助创造了一个有利可图的数据市场——仅数据中介行业就产生了约2000亿美元的年收入——却将数据的主人排除在外。

简而言之,数据盗用的猖獗行径让企业和政府构建了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而完全不必烦心获取同意和为他们所要求的资源提供补偿。

数据盗用无疑是一个道德问题。但是通过将它纳入盗窃犯罪的框架,我们就能够打下政策的根基,使之也成为法律问题。我们需要数据所有权和数据保护的全新模式,来反映社会中信息扮演的新角色。

在镀金时代2.0,对数据的自由放任态度已经鼓励了新一代强盗大亨(robber barons)的崛起。我们不能允许他们不择手段地攫取、交易和囤积我们的数据,而必须收回他们的不义之财,在数据法则(data imperative)内实现天下大治。

作者:Jathan Sadowski

原题为:Companies are making money from our personal data – but at what cost?

注: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美国19世纪末期。镀金时代名字的由来 ,是因为这个时期创造了很多巨富,而财富支撑着他们富足的生活方式。工业增长与移民潮成为美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特征。铁路的发展,让西部丰富的资源源源不断运到东部。工业化中,许多人发了大财,例如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feller) 因石油致富、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 因钢铁而致富等。这些人靠着冷酷无情的商业手段,赚取大量财富,所以被称为是“强盗大亨”(Robber Baron) 。

【欢迎关注作者新浪微博:@打杂的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07-04 09:50:41,由 聪少 发表!

转载请注明:网上做数据赚钱合法吗,用我们的个人数据合法赚的钱,该不该分我们点? - 聪少爱学堂

评论区

表情

共4条评论

站内搜索

聪少简介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