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

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微信公众号上发什么类型的内容更吸引读者?

发布时间:2021-06-29 11:40:27 已收录 阅读:33次

我在运营一个订餐类的微信服务号,除了活动篇之外,不知道发些什么内容更吸引读者,最近发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视频篇,阅读量只有个位数(粉丝五千多),各位大神,像我这样的公众号应该发些什么样的内容,以提高阅读量呢?求支招!!

鸡汤,新闻热点,和投机取巧相关的一切信息…

谢谢要求我回答

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1.比较专业,有一定深度的内容

比较专业的内容只要你放对位置,人人都喜欢。比如百度百科,互联网再怎么碎片化,这样的内容始终都是需要的,这是对知识的一个沉淀。互联网不论怎么发展,都少不了专业的对话,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本身就是比较稀缺的,大家如获至宝,自然纷纷转发。就比如现在非常火爆的微信营销,相信你简单看到一篇微信赚钱的流水账文章,不会有分享的欲望,但如果这个内容点到要害,字字珠玑,不仅有自己实战的经验总结,还有独到的见解,那么必然能激起读者分享的欲望,哪怕你有的看不懂,你也想找个存在感!

2.有价值、有实质帮助的内容

我想这个应该是必然的,没有价值的内容用户甚至根本都不会读完,更别说分享转发。有价值就意味着要能对自己或他人有帮助的东西,比如生活小常识、比如旅游攻略等等。这种内容就是典型的实用型内容,不仅读者需要,TA朋友圈、同事圈、亲人圈也会需要这些内容,这就带来了分享。

很多时候,做内容营销我们都会说首先需要了解用户需求,挖掘其痛点,为什么?就是因为针对这些痛点的内容对用户就是有价值有实质帮助的内容,比如现在马上倒冬季了,那些冬季疾病预防大全、冬季注意事项之类的都是很有价值的,所以用户乐于转发。

3.激发情感的内容

分享和转发本身就带有一定情感因素,内容如果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更容易让他们传播你的文章。这种情感可以是激动、愤怒、感动、同情、惊喜等等,有了情感,人们就喜欢释放情感,而这个时候分享成为一种可能。 

能够激起读者情感反应的内容绝对要比对读者情绪毫无影响的内容受欢迎,能够带来快乐情绪的内容又要比带来悲伤情绪的内容表现好。但如果激起的用户情绪足够激烈,比如非常愤怒和恐慌,它们被分享的概率会更高高。像微博上一些炒作不就是利用这一点吗?

4、独特新颖的内容

对于独特新颖的内容,用户总是喜欢奔走相告的。先说新颖,这点太显而易见了,人人都喜欢看新闻和热点事件,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如果你能掌握很多信息的一手新闻,那获得一大堆追随者轻而易举。在这个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沸沸扬扬的时代,每次只要有什么新闻,将会获得成千上万的人关注,那如果你能早点发出内容,那分享效果肯定不差。

再说说内容的独特,这一点在这个同质化严重,信息过载的互联网里也是比较突出,和新闻一样,对于理论、策略、技巧,人们也喜欢看新东西,看不一样的东西。比如QQ空间营销,你写一些QQ群吸粉的文章,可能欢迎程度还比不上一个未必可执行的新技巧,虽然他们未必会用,但是非常喜欢分享,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之前没见过,又涨见识了。

其实在独特新颖的背后,还有另一层分享因素。用户在分享这些内容时,往往想表达这个内容我知道,我消息多灵通,我可是注重新闻事实的,我很牛。对用户而言,分享这些内容往往潜意识的就在提高自己在朋友圈的形象。

5.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

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其实有一个专业的名词,社交货币。社交货币观点认为,我们在微博和微信上讨论的东西就代表和定义我们自己,所以读者倾向于分享那些使我们的形象看起来高富帅或白富美的内容。也就是说人们都喜欢讨论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那么你就给他们谈资,给你的用户一个机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非常牛,感觉自己就是知情人,然后他们自然会去告诉别人。

6.想说却不敢说或说不好的内容

互联网、现实中有很多东西是人们不敢说出来或不知道说什么的东西,或者说无力吐糟。再看看微博上,很多吐糟毒舌非常受欢迎,他们的内容分享量非常有保证,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替很多人说出了心里话,而且用语非常精辟,读者本来苦于不知道怎么表达,而看完他们的吐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

于是,这些人用巧妙的对比,精辟的吐糟帮读者们讲出了心里话,那读者还需要吐糟吗?直接分享转发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们之前有些人通过揭露批判一些行业名人来获取传播,其实我是不怎么赞同的,不了解一个人不要胡乱的加以诋毁,这是底线问题,最后是能通过实例揭露一些事件。

7.有争议性的内容

有争议的内容往往都能获得读者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的观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需要讨论,而读者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希望别人也是他这么想的,自然的就会去分享和传播。那些有争议的内容,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定的谈资,有些人还会故意在内容里面留下几个有争议的话题,引发别人的分享和转发。

8.有价值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有故事性的内容,故事讲得越好、越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被分享的几率也越高。因为故事本身就比单纯的理论更具真实性、更能打动人、更能引发用户的情感波动或者好奇心。

比如,可口可乐的创始人很神圣地宣布,可口可乐之所以风味独特,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7X”的特殊物质,而其秘密配方,据说收藏在世界某地一家信用极佳的银行里,全世界只有7个人知道这家银行的地址,他们中有5位持有存配方的保险柜的钥匙,另两位知道密码,所以,必须把5把钥匙同时转动,并对准密码才能开启保险柜。而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得到大量的宣传和讨论。结果就是分享过后,可口可乐又一次获得大量用户。

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加我QQ号一起讨论与学习或者加QQ群,大家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干货(公众号:yunyingbunan)

QQ群:69576417

QQ:670096277

微信:zhangsguai007

首先你运营的是一个服务号,每个月也就可以发4条内容。

其次,订餐类的平台,用的是服务号,主要提供的是服务和互动。

再说发什么内容:

限于每月只能发4条,再限于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是要订餐和服务,

那么你发的内容,就尽可能的与你的订餐服务类信息相关,可以是优惠信息,可以是美味的菜品信息,要与你的服务和产品相关的。

内容可以做变形,可以做成图片、漫画、视频等,但是一定要相关。

还有就是,阅读量低,很可能就是标题、封面图没弄好,把这个能力提升一下。

发一些无意义的内容没用,有其他专门搞笑、视频的账号去做。

谢邀。

不同行业当然发的内容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法相应的内容,我个人觉得公众号如果发的内容太杂了对于账号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你是一个做餐饮的服务号,服务号本来群发次数就有限,如果发与自己无关的去关率会更高。吸引读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转化率。微互动(wihudong)有过一期群分享,嘉宾请的是【深夜谈吃】的创始人磊哥,他是做美食相关的订阅号,我把他之前分享的内容截取一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磊哥

云南昭通人,

1998 —2003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越南语,

2003—2009在CSDN(中国最大IT技术在线社区)和《程序员》杂志工作,离职时是总编辑。

目前供职于广东二十一世纪传媒,任新媒体中心首席技术官。

深夜谈吃的发展与推广

深夜谈吃的运营启发和粉丝经济

?深夜谈吃的发展与推广

我有自闭倾向,以至于常常要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才能拨出电话,或去赴一个约。另一方面,我又热爱语言与表达,总想用尽可能简洁、准确且韵律优美的词句与人交流。

两相作用,变成一个喜欢宅在家里写东西的家伙。好吃,写的东西也多与吃有关:。早先在 blog 写,后来在微博写,写得多,又老在饥肠辘辘的深夜发,连朋友们也厌其烦,要求我到更广大的平台发表,以期「毒害」更多人,于是就有了微信公众号「深夜谈吃」。

深夜谈吃创办于2013年1月14日。初衷是给自己的谈吃文章找个地方发,没多久拜朋友的大号推荐所赐,订阅量暴涨,突然就扛了一份「要对得起读者」的责任。有几位朋友跟我打赌,认为「深夜谈吃」做不了半年就得关张。我与他们立约,以请客吃饭为赌注,看我能坚持多久。到如今已两年半,发布美食散文1000 多篇,叨扰他们许多顿白食,颇不好意思。嗯,不是我有多能写,而是另有妙招。

大约在创办后两、三个月,「深夜谈吃」的内容来源已完全依靠投稿,我与几位早期作者,慢慢写得少了,却乐见更多作者开心地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在「深夜谈吃」发表的作品。这些作品中的相当部分,篇章结构与文字未必漂亮,甚至语病不少,但故事与感情足够真实,常引来读者会心一笑或一哭。有次和《三体》作者刘慈欣老师同行去缅甸玩,我跟他开玩笑说,「深夜谈吃」也是三体,知音体、乡愁体和小资体。嗯,如果是,那也是全体读者、作者的选择,就让它那样吧。

我把号召投稿口号改成「给深夜谈吃投稿,把你与美食的故事讲给十万人听」,看看还有多少感人或有趣的故事会被讲述出来。吃这事,人人离不开,天天离不开。首为果腹,再为色香味,再上,就是情感维系。

每个人跟吃,都有许多故事可以讲。其实不是与吃的故事,而是通过“吃”这个线索,与人、地、物之间产生的故事。将之略带文艺地写下来,就变成了深夜谈吃 1000 多篇“有情怀”的饮食故事。

?深夜谈吃的运营启发和粉丝经济

1.关于《深夜谈吃》的出版:

在发布了 600 多篇文章时,出版社也恰逢其时地找上门来,挑选出 52 位作者的 80 多篇文章,出版了《深夜谈吃》第一本实体作品集。出书以来,我的理想就从「快快发财」变成了「集齐 52 位作者签名」。因为他们散布在中国各地,乃至国外,集齐签名这么高难度,真办成了,说不定可以召唤满汉全席。虽然可以快递接龙,但我很怕被哪位作者老爷截和,那就惨了。

2.关于「深夜谈吃」的粉丝经济:

大概也是在一年多前开通了谈吃Q群,竟发现 QQ 这个已有十多年历史的IM工具,能给「深夜谈吃」带来有趣的变化。「咸蛋的各种腌法」、「什么是真正的红菜苔」……还有从深夜到凌晨、又从凌晨到深夜不停贴出来的美食图片,吃货之间的交流,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我懒,没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好的方面是让它保留原始状态,在本源的环境里存在,或许更加有趣。

也有读者自己创建了「深夜谈吃到天明」微信群,邀请我加入。我很开心地以普通群员的身份,参与他们关于美食的讨论。至于在Q群和微信群里成就了好几对年轻人的恋爱关系,这种事我会随便说吗?

「粉丝经济」的前提是主角具有足够的偶像力。在有些社群里面,未必需要一个光芒万丈的偶像。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受众的审美与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出现各种各样的细分人群,以及这些细分人群需要的长尾内容。归根结底,细分人群需要的并非是单纯的内容供给,而是通过内容连接,与拥有共同审美和价值观的其他人共享一种社群体验,我称之为「群体个性」。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为某一细分人群创造满足这种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在赢得用户的同时,亦有可能创造出相当商业价值。围绕偶像的粉丝经济有个问题,就是当偶像不复存在,生态圈也就不复存在。

而社群则不与个别大佬绑定。深夜谈吃没了我,一样可以正常运营下去,除非微信这个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3.关于「深夜谈吃」的投稿和审核:

建立社群是一种自然过程,也是一种需要引导的过程。微信公众号(特别是订阅号)不同于论坛,无法设定详尽、严格的制度与奖罚规则。社群文化、氛围还得靠内容本身来引导与维护。「深夜谈吃」后台常备有 30 篇以上读者投稿,除了与时令紧密相关的文章外,有秩序、有技巧、有节奏地刊发存稿,令读者形成阅读习惯与阅读期待,也影响到他们投递稿件的主题、风格。

基本上投稿我们都会采用,除非文章主旨是「桂林人其实不吃桂林米粉」这种硬伤无治型的。文笔一般不要紧,我们会有编辑帮忙润色。即便是文笔很好的文章,编辑也会按手机阅读习惯去做一点点修改,比如太长的段落或句子分开、去除段首两个空格、等等。类似的稿件还真是很多。有时这类硬伤我们也看不出来,发布之后,读者就会纷纷发来指正意见。

投稿作者遍布世界各地,远到圣保罗、伦敦都有,在中国各地的也有。我和我的编辑团队,真的没办法了解所有地方的美食,只好请读者一起来鉴定。

我想,这也是社群运营的一种玩法。即:自生产、自组织、自纠错编辑稿件其实特别麻烦。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文章,实话说,真看得头疼。

还在完全由我管理深夜谈吃时,我就编写了《深夜谈吃编辑流程手册》。将每一步操作都明确写下来,配上图片。

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其他人加入管理。编辑手册细节到什么程度?以图片处理为例,尺寸这些都是常规要写的,连对比度、亮度、饱和度的调整都有说明。我相信,大部分非创意性工作,如果机器做不了,那么也是普通人可以完成的。编辑手册让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入行编辑,只要会基本电脑操作,就能按图索骥做到 80 分。至于剩下的 20 分到 40 分,就是创意性工作了。

“问答环节”

Q1.目前团队人数有多少,如何分工,志愿者是如何管理的,薪酬呢?

A1.全职工作人员有2人,一位负责文章收稿、编稿,一位负责视频。志愿者团队有十多人,主要是负责Q 群管理、微信群管理、微博管理等等。可以认为我们有一个将近 20 人的团队,负责深夜谈吃内容和社群运营。当然没有特别严格的 KPI 什么的,前面说的内容有提到,志愿者是没有薪酬的,我会经常送大家一些礼物作为回馈。

Q2.目前如何增加粘性,把粉丝的参与度调动起来呢?

A2.首先还是情感维系吧,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做符合受众群体调性的内容和活动。内容和活动的周期要有节奏,最近我们常常做的活动叫“深夜问答”,读者提问,读者来答。比如“方便面怎么吃”,会精选回答,编辑后再发出来,同时给精彩回答者送礼物。

Q3.在社群运营上是开放式让大家各种话题讨论还是设定一定的话题,比如美食,(因为很多群开容易维护难,最后沦为广告群居多),也就是说如何保持社群热度和质量?

A3.深夜谈吃Q群有三个规则:1.不允许发广告;2.不允许发成人、时政话题;3.改昵称为“名字-城市”。

至于群内话题,就由我和Q群管理员来引导。不过很多时候根本无需引导,每个时期,都有积极用户没完没了发美食图。

广告在深夜谈吃群是严禁的,发了就会踢出。另外,深夜谈吃 Q 群有暗号,只有说对暗号的才能进。暗号在每天群发的图文消息里面。

Q4.如何平衡正职与业余的时间安排,因为现在您仍在 21 世纪工作,相信“深夜谈吃”也是业余时间处理,但随着业余爱好越做越大时如何衡量?

A4.深夜谈吃不用花什么时间,因为有编辑手册,有成熟的工作流程,有全职编辑,有志愿者帮忙。我现在有时几天都顾不上来,好像也没问题。

我绝不在正常上班时间搞业余的东西,这叫职业道德。所以才第一时间建立流程、规范和方法系统,让人来接手。

Q5.我想问问深夜谈吃后续会如何发展?变成一个怎样的形态呢?

A5.我没有具体去设定,也没有很多考虑过它变成什么样子,要由读者、作者、社群参与者共同来决定,我对它没有利益诉求。我只会维护它与这个社群的关系。

Q6.志愿者如何招募,都是单凭兴趣爱好零收入付出吗?

A6.志愿者啊,在后台说想来帮忙,就请来帮忙咯。当然中间也会有一些人员流动。全都是凭兴趣。深夜谈吃不是什么赚钱生意,养不起很多。其实我觉得给多少钱,反而是一种侮辱。在协助工作上,大家是怎么实现帮助的呢?就是约定一些工作规则咯。比如基于编辑手册、比如轮值,像Q群也有一些管理规则,只要照做,基本就OK的。

对志愿者,我只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当做得不舒服时,随时可以离开,一定要开心地工作。

A7.“你觉得是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比较重要?还是微信群或者是 qq 群里的粉丝更重要?

Q7.都重要,用户至上。

Q8.“你们的头像 为啥设计成 11 点呀”?

A8.早期是 10 点半到 11 点发,现在是10点发。

做公众号不仅仅是看文章内容,多方位的了解用户需求才能更好提高转化率。

  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有质量的内容的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在新媒体领域的平台更多的是以内容展现,像楼主所提到什么类型的内容更吸引读者,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所以读者的口味是不一样,众口难调呀?但运营一个公众号,首先是定位,接下来才是公众号运营中的一部分,创作内容,想要更多读者阅读,一是标题,二是内容,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讲,接下来一起来看看。

 一、标题共性

  打开好奇心

  80%的文章标题,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就是勾起用户的好奇心。这种方法如此高效的原因在于当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漏洞时,好奇心就产生,有漏洞就会痛苦。

  比如当你想知道一件事却不知道的时候,就像身上很痒总想去伸手去挠一样,要解决这种痛苦,就得填补漏洞,补充知识。

  筛选用户

  我们写文案是为了带来“有效流量。”

  牢记,“有效流量”是让用户消费或持续使用你的产品。

  所以你不会希望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对产品不感兴趣的用户身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标题里,作者直接就设置了门槛,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非目标用户,节省彼此时间。

  提供利益

  多数标题都向用户揭示了好处,也就是读完文案能获得什么回报。同时,标题里也都会承诺会给你具体、有用的信息。

 二、6种常用的标题类型

  1.直言式标题

  这类标题,不玩文字游戏、隐喻和双关语,就是只针对一类人群的痛点,引起共鸣,使用户产生兴趣。

  2.新闻式标题

  假如产品有“新闻”可以发布,比如新产品上市、产品新用途或者企业新的发展方向,一定不要藏在正文中,直接作为标题。

  3.暗示式标题

  这类标题有可能你对事情本身并不感兴趣,但你经常也会点进去看一眼,停留一会儿,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

  注意,这类标题容易被误为“标题党”,但只要标题和内文不要相差太远就行。

  4.提问式标题

  这类标题常以问号作为结尾, 这样做会更具沟通力,因为你是面对读者提出了问题,这相当于直接和用户对话,而人在收到探问时,会不自觉地启动思考。

  5.合集式标题

  个人认为最简单且高效的标题之一。这类标题通常根据你的从众心理和渴望心理,在标题中告诉你,只要学会XX种方法,你就能成为XX人群。

  6.命令式标题

  这类标题直接告诉用户应该怎么做,或者如果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利用你的恐惧或者好奇心理,造成压迫感,迫使你点击阅读。

三、内容

  1、新闻型

  在任何时候,当下热点的时效新闻都能吸引足够多的眼球。所以,不管那个类型的公众号,都应该将新闻型内容作为常规内容之一。并关注与公众号定位相关和大众化的两方面新闻。

  2、知识类

  知识类的内容可以说是 大众知识,也可以是行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比如常见的健康知识、体育知识、文学知识等等。

  3、经验类

  经验类的内容,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技巧、方法。其可以是大众化的,也可以是行业专业化的。

  4、行业类

  行业类内容是指聚集于某几个用户或大众化比较关心的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内容等等。

  5、搞笑类

  搞笑内容永不过时,无论是图片、文学还是视频,任何时候都会勾起用户的兴趣。但前提是内容足够搞笑。

  6、情感类

  情感类内容的核心是以情感人,具体操作手法也有很多,有打故事牌的、有打怀旧牌的、有打感情牌的等等。

  7、鸡汤类

  朋友圈中最多的内容之一就是鸡汤了,这也变相证明鸡汤是大众喜欢的“美食”之一。

  8、爆料类

  爆料类内容往往都是大多数人接触不到的,但又出人意料,所以往往效果都非常的好。比如揭幕某一个行业黑幕、潜规则等等。

  9、故事类

  应该说我们从小到大都是看着、听着各种故事长大的。所以人们对故事内容的喜好也不是一星半点,从而造就故事类内容深受人们喜爱。

  10、励志类

  越是压力越大的人、越是浮躁目盲的人、亦或越是失败的人都需要励志。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正能量,以便于给他们适当的鼓励。

  11、八卦类

  各种娱乐八卦、名人八卦是媒体和朋友圈里面的常客,虽然这类文章很俗,但是用户很喜欢。

  12、观点型

  观点类内容,顾名思义,就是以思想观点取胜。这类内容想要吸引关注,观点一定要与众不同,要么极具争议性,要么非常独到,要么异常犀利或者很有深度。

  13、排行类

  根据老渔哥网络的互联网从业经验来看,排行类内容都比较受欢迎。并且从朋友圈的数据分析来看,情况也却是如此。

  14、案例类

  案例类内容往往都是真人现身说法,一是真实可信;二是内容来源于实践,操作性强;三是更贴近用户的真实生活和实际,所以此类内容也都非常受欢迎。

  15、研究类

  研究类内容往往都会让受众学到或了解到许多非常有用的知识,所以往往这一类的内容都非常受欢迎,受用户高度追捧。

以上的内容是小编整理,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动动手指点点赞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06-29 11:40:27,由 聪少 发表!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上发什么类型的内容更吸引读者? - 聪少爱学堂

评论区

表情

共4条评论

站内搜索

聪少简介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