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上,引进版读物已经占了半壁江山。对于做外版书的编辑来说,要找到合适的译者是一件很需要运气的事,好的译者永远是供不应求;另一边,也有不少对翻译有热情的新人想要入行,却又缺少门路,总是出现供给和需求奇妙错位的状况。
然而从编辑角度来说,要启用一位新人译者,确实是需要冒很大风险。作为一个经常收到新人译者联系和投稿的外版书编辑,一方面很为年轻的译者朋友们的热心感动,另一方面往往也遗憾地发现,能达到出版要求的新人译者确实非常少,借此机会,给真正有心做译者的朋友一些建议。
对于有志从事图书翻译的人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图书翻译是一项收入不高又辛苦的工作,报酬远远比不上商业翻译,但是难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和编辑的普遍低薪一样,图书翻译也是一个不得不 " 用爱发电 " 的活,这点对于从业者来说很无奈,很多有心的编辑也在努力为提高译者报酬而努力,但是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个现状,只能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个前提之下,欢迎继续往下看。
Tip 1:学习翻译技巧
关于提高外语能力的基本功就不多说了,除此之外,第一条建议是,你需要学习一些翻译技巧。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和外语教育的普及,当下很多人的外语水平比起先人来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很多时候,这种提高并不能直接反映在译文水平上,有时甚至会造成反效果,因为翻译并不仅仅是懂外语就行。
外语专业上过翻译课的同学都知道,翻译有一些简单实用的技巧,可以使译文更符合中文的阅读习惯。
最简单的例子,中文习惯用短句子,而西方语言(包括受到西方句式影响很大的日语)的文章往往有很长的从句,因此在翻译的时候,用断句、换序、缩合、补译等方式,把外文长句转换 " 看起来不累 " 的中文,很有必要。
作为编辑,最头疼的就是那种把外语句式近乎原封不动搬到中文里来的翻译,尤其在社科人文类读物,我们经常说,看中文还不如看外文明白,其实就是没有进行翻译处理的问题。没有经过翻译训练的人有时会误以为这是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但事实上,这只是无谓地增加读者的阅读门槛而已。
关于如何改进翻译腔,我推荐每个译者朋友都去读一读余光中《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这篇经典文,不光是英文,对其他语种的翻译也大有益处。另外最近有一篇《< 生活在树上 > 问题在哪:上海作文状元点评浙江争议范文》的文章,也提到翻译腔泛滥和改进的问题,也很值得一读。这两篇文章网上都很容易搜到。
Tip 2:磨练中文
做外版书的同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经常感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现在的年轻译者越来越不会 " 说中文 " 了。
论外语水平,很多年轻译者并不差,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老译者的经典译文,说到底,还是老译者的母语功底好、文章写作能力强。今天很多外语学习者是除了学术论文,几乎不写中文的文章,缺少用中文写作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锻炼,从翻译角度来说,处理外语信息的 " 输入系统 " 很好,中文的 " 输出系统 " 却很差,导致译文读起来佶屈聱牙,更不用谈说有什么个人独特的翻译风格了。
有一个比较简便又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本你自己喜欢的书和一个经典译本,和原文匹对一字一句顺一遍。特别想要规劝一句的是,不要把精力放在挑老译本的毛病上,而应该学习前人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变换句式、让文本表达流畅。(顺便一提,之前有同行朋友借树洞吐槽某位整天在豆瓣上给其他译本挑错的译者,自己却拖稿拖得无影无踪,最后导致编辑不得不找其他译者来填坑,这样的译者真是编辑的噩梦。)
特别对于没有译过书的新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翻译单篇文章和翻译一整本书的精力投入有质的差异。
除此以外,多读不同风格的中文作品,多写一些原创文章,随笔也好,书评也好,也是提高母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Tip 3:自我展现
经常收到有新人译者朋友的联系,我都会问问对方你之前有什么译作,哪怕没有译过书,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文章翻译的经验才行。很少有编辑愿意冒着风险把机会给完全没有翻译经验的人。
如今信息渠道这么发达,不管是什么样的语种,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翻译几篇来展现自己的水平,并不困难。
但很奇怪的是,不少自称热心于翻译的朋友,却说自己之前没有翻译过文章,顶多就是有些学校或者商务指派的项目翻译,或者课堂作业。
我其实很不理解,如果你真心想要做翻译,为什么没有欲望和热情去找些自己喜欢的文字自己译一点呢?相比其他行业,翻译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只要你展现出的足够的水平,不愁没人找到你。
我有一位译者朋友,在还不知道有没有出版可能性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翻了一整本书放在网上(当然这个不提倡),别的不说,光冲着这股热情和耐力,就会让人觉得他是个信得过的人。没有过出版经验的他也因此获得了新书的翻译机会,结果也证明确实是非常守时靠谱的译者。
因此,新人译者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太少人愿意付出一点工夫去做那些看起来不是立即就有回报的事。
Tip 4:找到出版方
在做好以上三点准备之后,其实已经不难获得翻译的机会。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投稿无门,所以第四个建议,就是关于如何自己找到翻译机会。
个人比较反感翻译公司中间插一道的做法,原本翻译稿费就很低,还有各种对译者不利的条件,所以一直希望译者能直接找到出版社编辑合作。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通过网络找到出版社和编辑毛遂自荐,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去给出版社或者公司的公众号下面留言、微博私信,或者上豆瓣找到外版书的编辑直接联系,都是可行的。
特别是最后一个渠道,很多编辑都会在豆瓣用自己的账号推广新书,留心找找书评里有编辑手记之类的文章,或者多关注一些转发赠书的活动,就很容易能找到相应的编辑。
虽然不一定立刻就能接到活,因为每个编辑手里正在操作的书也是有限的,但只要你按照上文所说的有准备地展现出自己的水平,编辑都会把你放入备选译者名单里,有合适的项目就会联系你试译,之后就是看各人如何把握了。
通过试译之后,恭喜你正式接手翻译项目。但是接到项目并不代表完事,应该说,接下来才是重要的。
如果有志于长久从事这一工作,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真对待接到手的每一个工作。每本书的情况不同,各有各的要求,不过也有一些可以通用的建议可以参考。
Tip 5:尽量选择你感兴趣的书
这一点对于初出茅庐的译者来说是有一些困难,很多人觉得有活上门就不错了,还能挑挑拣拣?
但是对一个想要做出影响力的译者来说,有所选择还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翻译是个需要长时间投入的苦力活,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既是对自己劳动的尊重,也是对翻译作品负责。
我合作过的知名译者,大都有自己专精的领域,有偏向经典文学翻译,有的倾向推理小说等大众文学门类,有些专攻人文社科学术。而编辑在选择合作的译者的时候,也会更倾向于对某一门类比较有基础的译者。
这里的基础既可以是专业基础,也可以是翻译经验的基础。这对新人来说也是适用的。如果在前面的自我展示阶段,你能有所选择展示出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同样会获得加分项。
比如我的一位译者朋友,她第一次接到的翻译作品是日本怪谈题材的一部作品,而她原来就一直喜欢日本民俗文化,自己空闲时候也翻译了不少公版的怪谈故事。在看到网上发布的招募启事之后,她就把自己以前翻译的作品投过去,顺利获得了这个机会。事后和她对接的编辑跟她说,其实之前已经内定好了其他人选,但也是看到她以前的译稿和对题材的热情,因此改变主意转请她来翻译。
这也正是所谓 " 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
Tip 6:做好前期功课
原稿到手之后,有心的译者,在正式动工之前,往往会先做一些功课。
其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通读全书。很多人稿子拿到手马上着急开始翻译,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只好凭臆断处理,这样往往容易出岔子。
其实,一本书本身就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前后相互照应之处,因此只要有通读全书这个环节,很多小的问题都可以避免。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去找一些专业背景知识了解,特别是社科、人文类的书,涉及到大量术语,对于专业基础不足的译者来说,尤其需要一些功课来补足。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窍门,就是多读同品类的原创作品,这也是上文反复提到的外语专业学生中文语言能力差的问题。但是好在母语有强大的亲和力,短时间集中看原创作品,也很快能够吸收到语言风格。
林少华曾经提到他在翻译村上春树作品时候,也总是拿一本散文放在案头煲语感,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关于翻译风格,顺便说一个题外话。此前曾听筑摩书房前社长熊泽敏之先生谈关于日本人文书的翻译,也是强调译者应该确立译者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渡边二郎翻译海德格尔的作品,让人感觉译者在形成文字之前,已经把整篇文字通达消化在脑海中,甚至能背诵出来,才会写出如此漂亮的译文。正因为有这些漂亮的翻译文体的确立,才有了人文类译书热销的盛况。
但是当下国内有一种奇怪的翻译评价标准,把 " 干涩 " 认为是 " 准确 ",对于文笔流畅的译文反而多加贬低,甚至形成了一种 " 政治正确 ",导致于市面上许多味同嚼蜡的译版流通,很是遗憾。
Tip 7:合理安排进度
在整本书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合理安排进度。对译者而言,按照合约的期限交稿,也是职业操作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但是所有(甚至不是 " 几乎所有 ")编辑都会遇到令人头疼的拖稿问题。
图书都有拟定时间的出版计划,对于外版书尤甚。外版书签订合同都有出版期限,一般是 18 个月内必须出版,除去翻译时间外,出版社内部三审三校、申请书号 CIP 都需要漫长的时间,如果是民营公司,这个时间就更不可控,对于编辑来说,相对能够把控的只有翻译和初审的时间。
因此译者严守合约期限,是非常重要的。我对合作的译者,都有定期交稿的要求,也是推动译者合理安排进度的辅助手段。
有些人喜欢快到截稿期才熬夜集中翻译,这不但会给身体造成巨大负担,也会严重影响译稿质量,因此从接第一本书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有些译者朋友的时间管理非常出色,以我曾经合作过的译者为例,原稿过去之后,他就给我发了一张按日期标记的、日程极为清晰的 EXCEL 表:全书从头到尾,哪一天翻译哪几页、中间留哪几天休息、哪几天作为机动调节时间、预计哪天完工……流程管理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我在心里默默贴了个大大的 " 靠谱 " 标签。
但也遇到过中途跑路,再也联系不上,最后不得不换一个译者的反面案例,真是欲哭无泪。
图书行业很小,一个译者的好坏,圈子里相互打听一下都会知道,而出过一次这种事故,很容易被传开,因此也是职业大忌。
Tip 8:自校
完成译稿之后,有一项很重要的步骤容易被忽略,那就是自校。自校有三个要点,就是看是否有漏译、错译以及梳理中文。
翻译是个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不可避免有错译和漏译。有一些之前翻译过程中不是很有把握的地方,在通译完全书的基础上再回头看,会清楚得多,因此回头再梳理一遍很有必要。
梳理中文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译文读出来,这样很容易发现语义不清和不通顺的地方,修改起来也会好很多。
Tip 9:写译后记
在交稿以及返改完成之后,很多人觉得已经大功告成,之后就坐等出版,与自己无关了。但其实,还有一些工作是可以做的,特别是对于有心打造个人翻译品牌的译者。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写译后记。有些出版方会邀请译者写译后记附在书后,有些不一定。但是对于译者来说,译后记是在这一翻译过程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你对文稿内容的理解,不论是否有被要求都值得撰写。即使不附在书后出版,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既有利于书的营销推广,也有助于打开自身的知名度,因此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以上是关于新人接手图书翻译的一些粗浅建议,希望能对有志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有些帮助。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做書最新线上课程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翻译作为副业好吗.兼职翻译,月入过万不是问题2021-07-04
翻译副业怎么赚钱 上班族干点什么副业赚钱 做做翻译副2021-07-04
翻译可以做副业吗,一个上班族可以做什么兼职?2021-07-04
翻译能干什么副业 靠翻译副业月入过万 | 翻译单价从1502021-07-04
翻译能干什么副业 如何靠翻译实现兼职月入过万2021-07-04
副业英语怎么读,副业,Sideline Production,音标,读音,2021-07-04
副业指什么意思,副业是什么意思 副业在线翻译 副业什么2021-07-04
翻译怎么开始副业 【译文】如何打造你的副业?听听Faceb2021-07-04
副业的意思是什么,【副业】是什么意思-【副业】-翻译-2021-07-04
副业线是什么意思,sideline是什么意思,*['saidlain];n. 202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