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

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发型师做什么副业,我采访了56位发型师

发布时间:2021-07-04 19:12:07 已收录 阅读:14次

三月底接了一份工作,要在五天内去六座城市采访8家美发沙龙,共56位发型师,开始我有点犹豫,因为自己是一个进了理发店就会紧张到丧失交流能力的人,曾经感慨发型师们都应该做做阅读理解,基于这种紧张,本来我在做《赶趟》计划时有采访发型师的打算,也便作罢。想到自己没有过这样马拉松式的密集采访以及拉练式集中写稿的经历,又有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所以还是很想试一试。

虽然5天要跑六座城市,不过都在江苏,动车高铁又很快,沙龙和发型师也已提前联系好,所以除了体力上累点,时间安排还是来得及。在56名采访对象中,只有8位是女发型师,2位只做管理、非技术党的女店长,1位既做管理又做技术的女店长,剩下的45位都是男发型师,其中最早从业的发型师1998年左右入行,最晚的2014年左右入行。

图文/霹雳

五天的采访完成后,我对他们多出了几分羡慕。每个发型师对自己进入行业的理由都直言不讳,有的说从农村出来没有太多选择,又对这个行业有兴趣,有的说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想学门手艺,大部分人坦言“因为小时候就爱臭美。”比如有一位男发型师说,他的记忆中,几岁时就很在意自己的发型,小时候没有太多工具和美发产品,就用手蘸着水把头发抹的一丝不苟;还有一位说小时候早上七点多上学,六点多要出门,他有毅力五点多就起床洗头搞发型;另一位则是班里发型最潮的风向标,只要有了新的流行发式,他一定会去美发店要求发型师做出来。我小时候生活的大环境,对美其实是持压制态度的,比如我妈常说的话:不要花太多时间照镜子,要把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学习;美的人头上顶块抹布都是美的,不美的人就不要浪费那个时间了,不如花在学习上……不断地重复这些观点,让人觉得爱美是一件和学习冲突的事,心里有了“爱美是错误的”这种想法,后来上心理学课程,讲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审美其实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是再合理不过的事。这些发型师们在很小的年龄保留了对美的直白追求,坦然面对自己爱美的热情,并付诸实践去探索美这件事,不做丝毫的自我压抑,这其实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吧?!

可能花了太多时间在爱美这件事上,确实相对投入学习的时间会少,发型师们入行的年龄都很小,一位采访者说他入行的时间很晚,是上完大学才开始的,上完大学工作不是一个很正常的进入工作的年龄吗?很多发型师可能专科毕业甚至没有上完高中,不到20岁的年龄就入了行,他们带着“做一个帅气发型设计师”的憧憬开始学习,然而天真的想象和真实的现实还是隔着一道沟。成为发型师的前期投入很大,每个人都要从无数遍的洗头开始,学习阶段基本不会获得富余的经济收入。有位发型师把开头的两三个月称为孤独期,无止境的洗头、做各种杂事、微薄的收入甚至没有收入、根本碰不到剪刀,身体上感受到疲累,发型师的梦好像又很遥远,此时特别容易打退堂鼓,这样的孤独期会间隔性地出现,因为他们还要过很多关卡,一步步向发型师的身份迈进。这可能也是女发型师比较少的原因,体力上消耗太大,有位女发型师伸出手说:“现在洗头发少了手还好,以前天天洗头时,双手开裂是经常的事。”

我采访的最后一家沙龙的艺术总监回忆他的学习经历,他在学校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做的是数控工作,他很不喜欢每天穿着工作服一身机油的感觉,悄悄瞒着家里辞了职,带着仅有的2000块到南京学美发。学徒没有什么收入,他必须事事表现突出,以望师傅对他印象好,愿意多教自己技术,另一方面他要争做优秀员工,因为会有300块的奖金,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此外还要在外做兼职。家里人知道后很不支持他的选择,花了三年学习时间放着对口工作不做,去学做美发?可他铁了心,觉得美发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日穿得干干净净,把自己打理好还可以使顾客更美,就这样坚持到了现在,已经11年。

很多发型师都很年轻,可资历却已经十年以上,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喜好什么,几乎每个人都对未来做好了清晰的规划,在差不多的年龄、甚至比我小很多的年纪里,他们已经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和清晰的自我认知及定位。

我最喜欢听他们说起与顾客之间比较难忘的互动,因为他们的职业特性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每天都会接纳到新鲜的信息,有位女发型师说,她很喜欢和顾客聊天,不会觉得烦,因为自己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店里忙,接触不到外界信息,顾客就是她的信息桥梁,这座城市又有了什么新闻,开了哪些有趣的新店,都是从客人那里得知。每个发型师都有自己的忠实顾客,从洗头发开始就跟着自己,跟着自己转店,甚至到了外地工作,也愿意特地开车过来。发型师过年太忙,有些客人会惦记着帮他点一份外卖,有的客人过生日发型师会突然推出生日蛋糕给他惊喜,有一位发型师不单准备了蛋糕,还细心准备了花束,因为他想到女生出于口味偏好或者减肥的原因,买的蛋糕不一定会喜欢,但鲜花却是每个年龄段的女孩都会喜欢的礼物。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很多客人其实已经成为特别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大部分发型师说到此便算是表达了自己和顾客之间相处的感受,其中一位更加深入地分析了这种主顾关系,他说其实他们并不会过分去推荐客户消费,知道这样会引发客人的反感,同样他们很愿意把客人当作朋友来相处,设身处地换角度去想,如果只是把与客人的相处当作生意上的往来那样一板一眼,自己也会很累,用朋友的态度对待他,双方都轻松,消费体验好自然会再来,这才是良性循环。很多成为朋友的顾客都会惦记发型师们不能按时吃饭,为他们带零食,发型师们也会用心对待他们,提前打理安排好一切,这位发型师说,入行时他觉得自己做的是服务行业,可能就是像一台机器一样去提供服务,顾客给予自己的关照使他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台机器,并不只是一个剃头匠。

有位看起来还如学生模样的发型师讲了一段他与顾客之间的事。有位阿姨是他的老顾客,说是阿姨,七十多岁的年龄其实可以称得上是他奶奶了,阿姨和老公一起住,平常子女都在外地,每次来店中,这位发型师都会和她聊聊家常,时间久了,她好像真的是自己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辈。有一回阿姨卡里的钱快用完了,去充值时对他说了一句话:“我这次少充点吧,年纪大了,充多了不知道还有没有用完的那一天。”发型师说当时这句话对他的冲击特别大,他要调去别的店工作时,阿姨知道后特别失落,后来他逢年过节也会电话或短信问候一下。他没有讲出这句话对他冲击很大的具体原因,讲这件事时,他的声音还是透出几分颤抖。

对于自己孩子做发型师这件事,有些家长持放养状态,自己选择的就好好学好好做;有的家长觉得既然成绩不好,学门手艺也不错;还有的家长对发型师、理发店的认知是小混混、小痞子,很反对,不过看到自己孩子坚持了这么多年,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品牌发型师,基本都已经欣慰满足了。发型师们一年到头休息时间很少,陪伴家人的时间更少,他们也很乐意让家人感受一下自己的手艺,几位有孩子的发型师,逢年过节会帮孩子设计一下,孩子们都很高兴,有位花臂发型师说,只要回家,他会把能带的工具都带上,帮爸妈好好打理一下发型,希望他们在同龄人中是看上去比较新潮的,他曾经仔细观察了一下,爸妈和朋友在一起时,确实是比较特别的嘛!他说希望自己八十岁时,也能做个既有精气神又有时尚感的酷老头,继续剪头发。

发型师们对各自擅长、喜爱的技术领域也十分清晰,有的发型师很喜欢头发的裁剪,有一位说,美发行业本身就是从剪起家的,烫染、造型等都是之后衍生出来的,剪是基础。喜欢剪发的发型师大都是这个想法,有的把手中的剪刀比喻为画家的画笔,画家可以用这支笔创作出任意楼层的大楼,他可以用剪刀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头发形状,这让他觉得很有趣;有的把剪发的过程比喻为做衣裳,一件衣服的尺寸要适合穿着对象,否则做工再好也没有用,所以剪出适合他的发型是最重要的步骤。有些发型师则喜欢烫染和造型,因为这二者可以明显改变发型的状态,最直观使顾客感受到变化。

一位发型师谈到烫发时,完全是一副科学家做实验般的投入感。我们对烫发的印象是烫一次会损毁一次发质,他说他要尝试做到的,就是在烫发中不损毁发质,甚至使头发越烫越好,就如一个生病的人,下药太猛,反而损毁身体,可如果用药得当,便可以慢慢调理好,烫发也是这样,在打开毛鳞片的瞬间,护理和药水如何加入,怎样使毛鳞片更顺滑,达到对头发的保护和修复,是他一直研究的课题。

其中一位发型师说的对,能坚持这么久一定都是因为对这行感兴趣,否则一天12小时的忙碌不可能做的下来。发型师们似乎对自己的工作都充满了热爱,热爱程度实在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能想象一个店的发型师晚上十点半下班不回家,打扫完卫生后请专业的美术老师来店中一起学素描的场景吗?这是那位既为技术党又要做管理的女店长想到的点子,大家不但不觉得烦,反而很高兴能学习新鲜的东西。店长说在学画的过程中,她能明显感觉到大家的变化,从不知怎么入手有些着急,开始询问老师找绘画的方法,慢慢全场安静下来投入作画,到最后很高兴看到自己能画出几何体,他们的目的不光是提升美感这么简单,而是希望能将画画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希望客人提出需求后,发型师能将自己的发型方案以手绘的方式呈现出来,不需要画的多么工整专业,只是为了能使客人有一个相对具象的参考,双方沟通起来会更顺畅。这种方法还没有美发沙龙实施过,他们目前也完全处在不知结果的尝试中,不过店长想的很透彻:“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啊,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的经历,是别人拿不走的。”

还有的发型师很明确地告诉我,自己很喜欢加班。他们每周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如果这一天有客人发信息预约,还是会来工作,所以休息时间很少。有一位发型师说,有的人觉得在家躺在床上看电视,过的休闲安逸,可是他会崩溃,他喜欢有些紧绷的生活节奏,太安逸会使人失去活力,所以一般休息天他也会到店中,哪怕当天自己客人少,比较清闲,看着店中大家在忙碌,也会开心。他特别享受被顾客需要的感觉,有的客人只是出来逛街,发短信问他在不在,只是到店中来聊两句,帮他带杯奶茶,这种顾客随时能到店中找到他的感觉很踏实。可能这位发型师属于情感非常充沛型,在刚刚学习时,身边有些伙伴中途放弃,他说自己好像比对方还难过,就像一个战壕的兄弟突然离开了,如果有人又回来了,同样他可能比对方还兴奋。

问到对未来的打算时,有一位回答我:“大家都一样吧,做这行肯定都希望未来能有自己的店。”这个问题可能他们自己没有做过太多交流,其实对未来的规划五花八门,想开店的并不是大多数。有两三位发型师对未来没有太过清晰的规划,性格随性,只知道自己会一直在这行,做好每一日的工作,其余的就顺其自然,其他的发型师对自己都有非常具体的计划,自己是偏爱技术,想一直钻研,还是想学习一些管理,全面发展,有的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想成为区域明星发型师,有的坚守自己的领域,想尽力为顾客做出日常化、生活化却不失风格的发型,唯一的相同点是,技术一定不会丢,会一直剪头发。每一天,他们剪出的每一款发型都是属于自己的作品,看到顾客拿下围布那一刻满意的笑脸,会使他们收获成就感,所以虽然诸多辛苦,这一点却成为他们放不下这行的充足理由。

有位发型师谈及未来时,没有说自己的职业发展,他很清晰地描述出自己退休后的打算,五十岁时,会是一个节点,他可能会选择在这个年龄退休,之后便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带着全套工具,去各地旅行,遇到和眼缘的人,正好他的头发又需要修建,就帮他剪剪,就这样一路走。他说他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去为这个计划做准备,安排家人、累计财富,那时孩子已经大了,任由他自己发展,他会带上自己的老婆,如果父母健在也带上父母,一起走一走看一看,也想以此方式,为这个行业做一些宣传,或者说大一点,也算是传承。

发型师们还会时常做公益,为老人院、孤儿院、自闭症人群等做义剪。有位店长说,以前他们也觉得,这种事情是不是太形式化,是完成任务,但是真正去做了以后感触很深,美发行业本来就是从社会中建立起来的行业,他们再用手中的技能走回社会中去。做完公益活动回来,她喜欢采访发型师们的感触,很多发型师的最大感触是,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四肢健全,能有健康的身心,家人也都好,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不算是什么大人物,但是可以用自己的技能、有多余的力量为别人做些事情了,再去相同的地方时,他们还会记得大家需要什么主动买来带去。可能有的人会说,采访嘛,当然是捡好的说,但是面对面交谈,从细微的表情和语气中,多少还是能感受到口中所表达的是否是内心真实的感受。

我所采访的沙龙皆属于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可能并不能有足够的信效度地代表一个行业的状况,不过于我而言,也算是完成了一次集体群像的观察,我有感于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以及对自我的专业要求,或许在学校时,很多人确实读书成绩不好,发型师行业却恰巧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行业,即便从业十年二十年的发型师,依旧要面对一周好几天的技能训练,每年还有国内、国外的学习,而且流行趋势不断变换,不学习注定会被淘汰,他们很享受这种不间断地学习,觉得充实且快乐。学习本就分很多种,何苦被学校学习这一种学习方式所定死?

这个时代可能不会再有百年老店,每次吃到一家好吃的店,隔段时间便惦记着再去吃,去的路上心情忐忑,生怕突然之间这家店就不知所踪,对一家店、一个人、一件事物的长情,成了奢侈品,这种长情在总被自己忽略的发型师身上却延续的如此自然,回头想想这56位发型师对我诉说的内容,或许是因为与发型师的相识本身就是出于“美”这件事,所以无论发型师对工作的长情,还是发型师和顾客之间的长情,都可延续的很久很久吧。

霹雳和喜乐的公众号

微信号搜索: knowhow2

写字·画画·手艺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07-04 19:12:07,由 聪少 发表!

转载请注明:发型师做什么副业,我采访了56位发型师 - 聪少爱学堂

评论区

表情

共4条评论

站内搜索

聪少简介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