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

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京东一直在亏,为什么没有倒闭?刘强东为什么还那么有钱?

发布时间:2021-06-28 18:17:58 已收录 阅读:5次

难道一直拿投资人的钱来零花吗?

其他人说的都是行业,这里说说刘强东的钱是哪里来的。

在这种行业里面通常是靠股票挣钱,行话叫share-based compensation。而不会通过发高额工资的方式,比如年薪百万什么的。

刘强东本人在前期融资中(pre-IPO)有逐步出让自己的股份。

董事会按年份给刘强东股权激励。IPO时有献售。IPO之前董事会给予刘强东数十亿美元的*特别*股权激励, 分年份发放(vesting)。2014 http://JD.com 年度报告, 参见JD.com, Inc.

因为京东集团上市,董事会奖励九千多万股,没有按年发放,随时可出手。按照目前三十多美金的价格,约30~40亿美金。

In March 2014, we granted 93,780,970 immediately vested restricted share units to Mr. Richard Qiangdong Liu, our founder,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pursuant to which we issued 93,780,970 ordinary shares to Max Smart Limited, 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company wholly owned by Mr. Richard Qiangdong Liu, on May 22, 2014 immediately after the listing of our ADSs on

NASDAQ. The number of restricted shares, restricted share units and options granted to each of our other directors and executive

officers represents less than 1% of our total outstanding ordinary shares on an as-converted basis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nnual report.

The awards to our other directors and executive officers have two-year, four-year, five-year or six-year vesting schedule, with an equal

installment vesting at the end of each calendar year following the grant or on the anniversary of the grant date.老刘有多少股?下面的数字表明老刘通过层层控制,约有5亿多股。1股现在是三十多美金。

(1) Represents 449,444,989 Class B ordinary shares directly held by Max Smart Limited, 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company

beneficially owned by Mr. Richard Qiangdong Liu through a trust and of which Mr. Richard Qiangdong Liu is the sole director,

as described in footnote (4) below. The ordinary shares beneficially owned by Mr. Liu do not include 87,719,702 Class B

ordinary shares held by 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 a British Virgin Islands company, as described in footnote (9) below. 同期其他关联人士的股票收入。给腾讯的也就是给老刘的12%左右。

In the same quarter, we granted additional 12,296,594 restricted share units and options to purchase an aggregate of 1,955,000 ordinary shares to former Tencent employees who had joined or would join us after our transactions with Tencent, and certain of our existing employees and consultants, and we incurred additional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expen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se grants. In addition, we granted 147,702, 2,950,220 and 1,099,000 restricted share units in May 2014, July 2014 and October 2014, respectively, and also granted options to purchase an aggregate number of 790,000 ordinary shares in October 2014, to our employees and certain consultants. We believe the granting of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our ability to attract and retain key personnel and employees, and we will continue to grant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to employees in the future. As a result, our expenses associated with share-based compensation may increase, which may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our results of operations.刘强东本人对京东的控制力也是罕见的

Due to the disparate voting powers associated with our two classes of ordinary shares, as of March 31, 2015,

Mr. Liu beneficially owned 82.8% of the aggregate voting power of our company, including the 13.5% of the aggregate voting power

of our company that he may exercise on behalf of 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 05/16/2015 補充評論中的答案

espchl問:

还有一个问题啊,刘强东的财富在没融资之前是怎么来的,融资之后又是怎么来的,上市之后又有哪些地方可以捞到钱。麻烦题主能这么展开下。如果上市之后的减持这应该是个大新闻了吧。答:

不知道你是不是把“融資”和“IPO”這兩個概念搞混了?

京東的成長過程:劉強東擺攤做小生意-->簡單的電子商務(網上發帖給人送貨模式)-->京東商城模式-->天使輪融資-->A/B/C/D/E/F輪融資-->IPO。在做小生意和漸進為電子商務初期這個階段,他的生意應該是有正向現金流(是盈利的)。美國上市公司高管減持股票需要向證監會SEC報告,報告是公開可以在網上查詢。但是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獲得供自己花銷,比如質押股票、股息、優先股紅利,或是其他投資收入等等。

當然目前來說,他的花銷,比如飛機,都應該是公司花錢。從稅務角度這個算capital expenditure。

我做了一个款。

每天自然流量能产生3万元的纯利。但是我每天直通车要烧4万元,直通车每天亏损3万元。我的账面,是平的。

但是我只要停止直通车的推广,我的这个商品一个月接近一百万的纯利,没有问题。

我们先不讨论停止推广直通车后,能不能保持这个自然流量。我们讨论的是,京东停止物流建设以后,京东是盈利的。

另外,因为我们的流水越来越大,所以我可以跟供应商说,给我账期两个月。供应链看到我的出货量跟我的商品售价,他们很放心,答应了。

我每天10万的营业额,天猫均摊压我10天,也就是放在天猫里面的钱,是一百万(这个时候算售价)。我仓库放半个月的货,假设我的加价率是100%,那么我仓库压了80万的货(这个时候以成本价来算)。

但是我压了供应商两个月的货,所以我能压他300万的货。我手上可以支配的现金,增加了120万。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

1、我的公司不赚钱。但是我想让他赚钱,他随时赚钱。我只是想让我的公司未来,赚更多的钱。

2、我的公司不赚钱,但是只要我的营业额不断往上走,我手上的现金就会越来越多。

以京东现在的模式,商城是赚钱的,这个毫无疑问。而亏损主要是其他业务的扩张,只要这个扩张停止,京东就绝对是盈利的。

而京东的营业额不断往上走,滞留在京东手上的现金就会不断往上走。

同样的,如果京东停止扩张,那么他也就不值这个钱了。我拿着目前一天3万纯利的商品,虽然公司不赚钱,但是你可以看到,我的盈利业务在3.1-3.2-3.3不断往上走,而我在给你讲一个每天10万纯利的故事。那么市场保守估计我这么走,每天起码能赚5万元。

等于我虽然一天赚3万,但是市场认可我一天赚5万没问题。市场以5万/天的纯利来估值我的公司股票。

我公司虽然不赚钱,但是我的公司股票在不断增值。

那么。

1、我公司的盈利业务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2、我公司的股票在不断增值。

3、我公司的现金在不断增长。

这样的公司,真的不能单纯从赚钱不赚钱的角度来看。市场份额呢?品牌影响力呢?团队建设呢?都不是想用钱买就能买到的。

这样的公司的创始人+CEO,一个月随便发点工资,算个什么事?

------------------------------------讲点容易懂的--------------------------------

小明家里穷,在读初中的时候,因为交不起学费,他就说:现在谁帮我交学费,我以后这辈子的收入就让一部分给谁。有人看见小明全年级第一,觉得可以,一次性付了2000块钱的学费跟生活费。占股20%。

小明读到高中的时候,他依然维持全年级第一,并且交际能力很不错,智商也极高,可惜他交不起学费,有人就一次性付了2万块钱学费跟生活费,占股10%。因为这个时候大家认为小明未来发大财的几率更高了,所以认为小明这10%的股份更值钱了。

小明顺利考上清华大学,可是他还是没钱交学费。在高三暑假期间,小明组织了班里的很多同学去毕业旅游并且小赚了一笔,小明展现了他的商业嗅觉跟组织管理能力,很多人都抢着来给小明交学费,因为他们发现,小明虽然现在不赚钱,但是如果他不读清华,妈蛋,现在就搞这个旅游业也挺赚钱了啊。而且读完了大学,小明似乎不只是很大概率赚钱,而且赚的钱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多啊!

最终小明选择了一个叫麻花藤的人投资,因为麻花藤说,你放心读,我不只是给你钱,我手上有很多很多项目没人做,都可以给你做。有钱收又能赚钱,小明机智地选择了他。

嗯。

村里的人都说,小明没本事,到现在还在花钱。隔壁家的小李,初中就去打工了,现在一个月有5千块钱的工资,年底回来,还给他老爸老妈发了一万块钱的红包。

这才是有本事的孩子!

村里人就去知乎提问:小明一直在花钱都不赚钱,为什么他用IphoneX,而能赚钱的小李却在用安卓。

PS:知友们放过我啊,我举这个例子只是因为我两个手机,一个苹果一个小米,完全是行云流水下意识行文啊。

我是米粉啊!大家是友军,不要误伤了!

我真的是米粉啊!米黑不要跟我自来熟!老子跟你们不熟!

市场上亏损的不仅京东一家,在互联网行业里亏损的公司非常多,很多家喻户晓的企业都是亏损的。现代的财务制度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财务制度,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财务制度会导致很多我们感到反常识的现象发生——比如一家亏损的公司,为什么市值越来越高?

事实上,京东在2017年已经实现了微利(全年盈利50亿),摆脱了连续十几年的亏损。

亏损和亏损,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刚刚发布的搜狐财报,第一季度亏损8700万美元,市值顿挫,暴跌至十亿美元,知乎是没上市,如果知乎上市的话,市值应该比现在的搜狐还要高。

之所以京东亏损市值走高,搜狐亏损市值走低,其实道理很简单——资本市场不怕你利润降低,就怕你营收降低。

搜狐亏损,是因为各项事业的全面衰落,各项业务营收暴跌。京东亏损,是因为在主体业务的盈利之下(京东商城一直都是盈利的),刘强东持续对外扩张,对外投资的钱超过了盈利,导致亏损。这两种情况是有本质性不同的。

为了拉高营收,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这些企业会干出很多反常识的事情。比如美团滴滴在无锡搞的霸王餐式外卖,比如共享单车的全行业免费,比如无人货架几乎白送式的布点。这些当代的慈善机构的慈善行为在财报上反应出来的是营收上涨,份额上涨——亏损也是上涨的。

但是亏损上涨,并不能阻止投资者排着队的来送钱,送钱让他们烧。眼看着他们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营收规模,没有谁坐的住。京东的营收目前已经超过阿里(当然主要原因是京东搞了自营店,把销售收入也算入营收),市值自然水涨船高。

反之,就算是盈利的公司,营收不行也是不可以的。比如暴风影音,为了盈利全面收缩业务,削减版权费,虽然能够盈利,但是这种做法是不会被市场认可的。如果暴风当年能够咬咬牙不上市,不用为了盈利而饮鸩止渴的话,今天业务能够跟爱奇艺优酷同台竞技。

刘强东之所以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大踏步的扩张,也就是这个原因——拉高市值嘛,这年头互联网企业拉高市值不靠业绩,靠想象力。

维持企业的市值,不是让大家看到我现在赚了多少钱,而是让大家相信我以后能赚多少钱。

当然了,讲故事卖概念是可以的,但是光讲故事肯定是不行的。

京东虽然亏损,但是它的现金流一直是很健康的,这与市值也有很大的关系。京东商城的那个结算模式让京东的现金流一直很充沛。以企业来说,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尤其是有造血能力的企业,同样是讲故事吹牛X,这种企业的市值肯定更高。有核心盈利业务,自然就能发展的起来,不至于陷入吃了上顿找下顿的情况,BAT和京东今日头条,都属于这种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很强,在这个基础上融资,都融资被市场认可。

反面典型比如乐视和现在的一大堆创业企业(比如共享单车)。乐视从来没有在任何领域拥有充足的盈利产品,四面开弓全靠融资,后来盘子开的太大,为了维持目前的规模,只能继续开入新领域,讲新故事,讲来讲去终于把自己讲崩了~

共享单车也一样,共享单车的窘境是——大家都相信他能赚钱,但是大家都不准备陪他走到最后。

因为共享单车两家迟迟不愿意合并,所以这个仗打起来没完没了,盈利更是遥遥无期,烧钱烧到心慌,ABCDEFG轮融资,26个字母都用完了都不一定能盈利,所以大家失去了耐心,都想找接盘侠。这个时候,美团出手,融不到资的摩拜也没有了一开始独立发展的傲气,终于卖身换活命。在可预见的未来,OFO卖身也是早晚的事(很有可能是滴滴)。

市场不怕亏损,不怕融资,怕借债。京东之前每次发财报,虽然亏损,但是每次市值都会上涨。而16年4月京东发一次债券,市值顿挫,因为发行债券说明现金流遇到了困难,这是投资者不愿见到的。

只要规模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干一些非常吊的事情。比如亚马逊贝佐斯,摆明了态度就是老子的亚马逊就是不打算盈利,可是市值照样噌噌的涨~

这年头,做买卖不为了挣钱,,这个世界还真是神奇呢……

最近我们有家深度合作的店,从稳定盈利走到了亏损的边缘!

PS:具体就是在综合成本结构下,店铺在盈亏平衡点左右波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战略亏损!!

因为最近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了。

我们这个类目不大,头部也就2000w盘子,我们差不多在前3名,前几名大家也都很有默契,一直相安无事,没有什么恶性竞争,过了1年多安生日子。

但是突然杀出一家,他干的事情不仅是玩儿数据,砸流量,玩儿低价,这动了根本了。

我们在观察了1周后正是开始了加速追赶,具体就是:

加大付费推广力度,直通车预算从每月10万提高到20万+淘客加大推广,日均佣金从在原来基础上提高50%活动资源加大对接,来者不拒,同时也开始让利大酬宾......

目的很单纯,维持住当前的排名位置,维护好店铺各项数据

只要能维持住排名,店铺数据就能稳住

那我们要盈利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之前一直都是稳定的状态。

这个战略亏损持续时间视具体情况来定——

主要是看竞争对手的状态,他打破平衡我们就会再平衡,如此往复。

对于这种思路,合作方也表示认同,而且全力配合。

在此,不得不表扬一下合作伙伴了,一般人很难做到再盈利之后还舍得回到亏损状态的,毕竟由奢入俭难。

这种情况在互联网领域挺常见,比如当初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补贴大战,为的是市场份额!

再比如前几年各类型的互联网投资项目:

无论是共享经济、新零售,

还是传统行业互联网化改造的项目,都存在补贴亏损占领市场的动作

这是很普遍的商业行为......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本身需要搭建的基础设施就很多

以阿里为例,用多年时间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平台

基本塑造了中国电商的性格

所以才有阿里“长期主义”

跟产品形态的公司“腾讯”有所不同,腾讯奉行客户体验,解决眼前问题

所以才有腾讯“现实主义”!

而京东作为电商平台,又有“亚马逊色彩”

是一家典型的奉行“长期主义”价值观的企业.......

这种战略式的亏损再正常不过了

你觉得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一直亏损?

自然是投资未来

你觉得投资人为什么还一直看好,因为长期价值存在

京东搭建的基础设是很花钱的,但这也是未来综合竞争力的来源

这跟我们店铺亏损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亏损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市场和利润

如果他想盈利是很容易得!

如果眼光看到足够长远

你会发现京东自建物流体系,这种对供应链改造和购物体验提升的东西对零售业来说是战略性的

亚马逊已经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投资人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投资京东自然有他的道理。

因为京东已经打下了自建物流等基本盘,确立了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当下的亏损是完成前面这一过程所要付出的成本,这些优势具有在未来盈利的能力。

京东当年内部反对上马 211 的人很多,认为这一项目要提升很多成本且很容易无法兑现,引起客户不满。刘强东在这一时刻表现出了战略上的坚决。

他力挺 211 限时达,认为京东需要在各方面全面赶超淘宝,211 是一个差异化优势,考虑到当时京东和淘宝 3C 商品将近 10 倍之差的销售额,以及很难实际上拉开差距的价格,这个方向也是京东为数不多可以反超的方向。

一位业者评论说,这个决定证明了刘强东是个敢于干大事、有大格局的人,在当时京东和淘宝体量非常不对称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创业者大概率选择的会是避开淘宝的锋芒,不去招惹淘宝。

360 的周鸿祎当年在腾讯做安全之前,虽然忧虑万分,但也无法可想,只能寄希望于「跑得快一点,隐蔽一点」,结果当然没有躲开。和周鸿祎躲不开才开战相比,刘强东的做法相当于在兵力不对称的情况下,敢于正面出击,这的确非常人所能为之。

从 2009 年以 40 亿的销售额对天猫+淘宝 2080 亿的销售额,再到 2019 年把这个差距缩小到一倍以内,京东进行的超越堪称伟大。

京东和刘强东如何后发制人,实现逆袭突围?

京东物流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值得记载,分别是京东前副总裁姜海东,他的任职时间是 2009.5-2012.9,他负责开发了京东最重要的供应链预测系统/ WMS 系统;另一位是前高级副总裁张立民,他在京东从 2010 年一直呆到 2015 年,这两位都是京东 211 物流配送网络的实际操盘手,张立民还一手打造了青龙物流系统。

姜海东是一位海归人才,他出身贝尔实验室,之后进入亚马逊,他完成了亚马逊系统全面迁移至中国的技术工作。他在进入京东后,负责仓储物流和技术,另外还分管过一年多的配送,这个工作是接替李元海的,之后交棒给张立民。

电商研究者李成东和姜海东曾经讨论过一个话题,京东物流的竞争力是什么。这里面隐含的话题是,京东和淘宝 pk 的武器是什么?

淘宝自身的模式和京东截然不同,它是由大量的小商家组成的,而京东以自采自销为主,这也就导致了前者天生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仓配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需求,它习惯于并且也只能通过分散在全国的跨地网络来实现配送,直至本文开始写作时,这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但是,随着京东物流的能力越来越强,配送时效和体验越来越好,淘宝开始了防御性的做法。

在 BAT 的历史上,防御性的策略并不少见,其特点是在对手擅长,但是己方不擅长的领域内建立竞争性的业务,不求压倒只求阻击。

2007-2010 是京东历史上两个重要转折,即全品类和自建物流两个业务的起步期。前者的意义在于刘强东对于电商规模化优势的思考,即坚决不做「中型电商」,一定要做大规模以抗阿里;后者则是京东为了创造新的用户价值或说是用户红利而进行的开创性业务。

事实证明,这个业务使得京东产生了一批对平台忠诚度很高,习惯了京东式服务速度的客户,叠加京东在正品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阿里挑战者,最终吸引了腾讯的入股,BAT 的故事一度成了 BATJ。

当然,在 2010 年的时候,阿里还没有实施菜鸟网络的构想,但它也绝不愿意看到京东在物流领域的快速进展,于是出台了一系列反制的措施。

在 2009 年底的一段时间里,京东的日子并不好过。

2009 年中,淘宝和 shopex、中国万网等签约,两家开始向淘宝提供「店掌柜」、「淘里淘外」等电商系统,这被视为淘宝对外店系统进行服务升级的标志。

2009 年底,淘宝网开始推出淘宝合作伙伴计划,通过聚合 IT、渠道、服务、营销、仓储等方面的上下游生态,试图给淘宝商家提供更好的整合服务,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淘宝作为基础设施的属性。在淘宝伙伴计划中,仓储物流是重要的一环。

但是,除了淘宝物流的缓慢推进外,淘宝在另一个维度上也开始对京东施加压力。本来,淘宝的规模就和京东很不对等。据 2009 年的数据,淘宝网全网 3C 产品的销售额在 500 亿元左右,京东当时只有 40 亿左右,苏宁易购则是 10 亿左右。

这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生死细节是,2009 年 11 月 20 日,刘强东正在老家宿迁参加京东呼叫中心的开业典礼,这一天他接到了老虎基金中国区总经理陈小红的电话,陈要求投资京东商城。

据后来的公开报道,当时老虎基金按照 2 亿美金的估值对京东报价,刘强东则还以 2.5 亿的价格,老虎基金立刻答应了。这让刘强东颇为后悔,因为对方答应得太爽快,显然是这个报价低于他们的心理上限。

但后来这时又有另一家基金杀出,据说该基金的投资人是从香港乘飞机赶到南京,再从南京包车赶到宿迁,冒着大雪带着合同而来,喊出的估值是 3 亿美元。

据说当时京东的高管缪晓虹和陈生强为此颇为纠结,但刘强东坚持认为,对老虎基金的口头承诺也是承诺,不能失信。这个故事后来被作为是刘强东注重诚信的例证,而在各种版本的京东故事里广为流传。

不过,据说当时刘强东的确非常犹豫,犹豫的重点是投资的金额太高,股权稀释的太厉害,而刘氏的风格是绝对不要失去控制权。据说后来这个问题被 AB 股结构,也就是控股权和投票权分离所解决。

但转过年来的第一个月,刘强东就为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而庆幸不已,原因是这个时候淘宝推出了「淘宝电器城」,定义为淘宝旗下以销售正品行货 3C 产品为特色的频道,以靠近京东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与京东进行正面竞争;另外,苏宁易购也在 2010 年初杀入战团,同样是以价格为武器。

所以,后来有评论者认为,刘强东一向主张的有钱尽早拿的观念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不是在 2009 年底和老虎基金达成意向,并在 2010 年获得老虎基金的 C1 轮 1.5 亿美金和年底的 C2 轮 7500 万美金,京东即便不在淘宝和苏宁的合击下倒下,也将面临非常困难的融资局面。

刘强东决定把老虎基金领投的近 3 亿美金中的 50% 花在物流建设上,据说当时他的说法是,大家都在开店时,我要做物流;大家开始做物流了,我就已经开始做规模了;等大家开始意识到规模的重要性了,我的物流已经可以作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开放了。

另一个信息则是,淘宝同样在 2010 年初加快了物流的建设,包括投资 3000 万入股星晨急便,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宅急便的创始人陈平。陈平是「云物流」这个概念的率先提出者,其核心理念是建立相对中心化的「实体分仓」,再以众包或者连锁的方式吸引中小快递商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这种模式显然比京东的物流模式更适合淘宝。

李成东在采访姜海东时,探讨了淘宝为何在物流上始终距离京东有差距的问题,姜海东讲了三点原因。

第一点是,淘宝对于做重的事情始终不坚决,想做轻或者相对轻的事情;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06-28 18:17:58,由 聪少 发表!

转载请注明:京东一直在亏,为什么没有倒闭?刘强东为什么还那么有钱? - 聪少爱学堂

评论区

表情

共4条评论

站内搜索

聪少简介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