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少

聪少爱学堂 专注分享全网引流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运营干货

什么性格的导购做销售容易赚到钱?

发布时间:2021-06-28 17:31:57 已收录 阅读:5次

原标题:什么性格的导购做销售容易赚到钱?

1、热诚友善

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沟通时,热诚表现出来的兴奋与自信能引起客户的共鸣,从而相信他说的话,乐于接受他。

2、不卑不亢

销售代表面对客户要不卑不亢,坚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具有独特的优点,能给客户带来收益和价值,客户用钱购买产品是等价交换。有些销售代表在潜意识里觉得比客户低一等,客户购买他的产品是看得起他。这样的态度反而会引起客户的怀疑。

3、意志坚定

性格软弱的人在谈判中极易相信客户为讨价还价而发出的各种抱怨,不但对这种假抱怨信以为真,而且会向上级汇报。如果销售部门中这样的人太多,销售部经理就会被许多虚假的信息所包围。

4、漠视挫折

一帆风顺的订单很少有。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挫折失败简直是家常便饭。优秀的销售人员遭受挫折后,能够很快地调整过来,继续努力。而性格脆弱的销售人员一旦遭受挫折,就容易心灰意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低落的情绪会持续很久,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5、渴望成功

渴望成功对销售人员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高薪有着强烈的渴望,知足常乐的人是不适合做销售员的。销售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销售员将不断地遭受拒绝与失败,如果没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无法激发起突破重重障碍的雄心。

6、争强好胜

成功的销售人员还要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面对挫折永不言败,想尽各种办法把业务做好。这种人也喜欢与自己的同事在业绩、待遇、荣誉等方面进行比较,在各方面总想超过别人。争强好胜,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7、明察秋毫

销售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不仅需要听话听音,还要通过观察客户的肢体语言,洞察客户细微的心理变化,体会客户套话后面的本质需要,分辨虚假异议后面的真实企图,抓住签单成交的最佳时机。

8、随机应变

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拘泥于一般的原则不会变通,往往导致销售失败。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毕竟等她们从斗兽场退出后,我和小伍就要开始打头阵。

小时候我俩都学舞蹈,但分别在不同的舞蹈学校。这给了大人们一个极好的理由,“赶紧一人来一段啊,看哪个学校教得好”。

我和小伍互相推诿。“你先来。”“不,还是你先。”

不知哪位阿姨从后面顺手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先出去了。有时是我,有时是小伍。我们俩学的都是民族舞,表演民族舞时最典型的表情是笑,不笑简直都不会跳了。

我和小伍毕竟还没修练成昔日那个大姐姐,能神色悲切地跳下去。小伍跳的是孔雀舞,我跳的是红色娘子军,这没法不笑着跳,只好咧着嘴跳完舞。大家于是都觉得我们在这种场合十分欢快,乐于表演。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后来我学了手风琴,小伍学电子琴,再后来我俩都学了钢琴,我在心里庆幸:没工具,怎么比?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竞技场升级了。

那几年,各家都从大杂院搬进楼房,聚会从透风的老饭馆换到自家。过年时最热闹,十一家轮流做东,每家一天。

轮到我家或小伍家时,是我们最煎熬的时候。我们的钢琴房成了二十来个人的围观场所,大人们的要求也更多了,要弹两首以上的曲子,不能看谱,实在弹不下去才能看。不过看了谱子,胜负也就区分出来了。

小伍和我身经百战,早就结成同盟。我俩的对策是,两人都看谱,弹的曲目十分接近,外行很难听出来什么,最后观众只得念着“两个都很好”的台词散场,看上去十分失望,有种一定要比较出什么的执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和小伍般默契,我们很快碰到了搅局的人。

来搅局的女孩比我们小三岁,她叫彤彤。

彤彤同我们并不算亲近。一来,之前她不怎么参加饭局;二来,从见到她的第一次,她就表现出一种势必一较高下的气质,这常会吓到我们。

在我和小伍走上斗兽场的那几年,她正在家中勤学苦练。她母上李阿姨对她要求极为严格,技艺不练到最好,轻易不拿出手。

要论这点,我妈和康阿姨都只能甘拜下风。

因为我和小伍都学舞蹈,李阿姨给彤彤也报了舞蹈班。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接触极少,我入学早,已在大班,她还在小班。

有几次,我试图在中场休息时同她讲话,但她的头昂得如天鹅一般,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仿佛随时准备释放一个开打的信号弹。

我的表现也由此不善。因为是大班里年级最小的女孩,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有天我连翻了二十个前滚翻,老师抱起我,将我顶在肩头以示鼓励。我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目光有意识地寻找到彤彤,不出所料,只见她也正望着我,神色莫辨,几乎是不自觉地,我朝她笑了一下。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毕竟等她们从斗兽场退出后,我和小伍就要开始打头阵。

小时候我俩都学舞蹈,但分别在不同的舞蹈学校。这给了大人们一个极好的理由,“赶紧一人来一段啊,看哪个学校教得好”。

我和小伍互相推诿。“你先来。”“不,还是你先。”

不知哪位阿姨从后面顺手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先出去了。有时是我,有时是小伍。我们俩学的都是民族舞,表演民族舞时最典型的表情是笑,不笑简直都不会跳了。

我和小伍毕竟还没修练成昔日那个大姐姐,能神色悲切地跳下去。小伍跳的是孔雀舞,我跳的是红色娘子军,这没法不笑着跳,只好咧着嘴跳完舞。大家于是都觉得我们在这种场合十分欢快,乐于表演。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后来我学了手风琴,小伍学电子琴,再后来我俩都学了钢琴,我在心里庆幸:没工具,怎么比?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竞技场升级了。

那几年,各家都从大杂院搬进楼房,聚会从透风的老饭馆换到自家。过年时最热闹,十一家轮流做东,每家一天。

轮到我家或小伍家时,是我们最煎熬的时候。我们的钢琴房成了二十来个人的围观场所,大人们的要求也更多了,要弹两首以上的曲子,不能看谱,实在弹不下去才能看。不过看了谱子,胜负也就区分出来了。

小伍和我身经百战,早就结成同盟。我俩的对策是,两人都看谱,弹的曲目十分接近,外行很难听出来什么,最后观众只得念着“两个都很好”的台词散场,看上去十分失望,有种一定要比较出什么的执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和小伍般默契,我们很快碰到了搅局的人。

来搅局的女孩比我们小三岁,她叫彤彤。

彤彤同我们并不算亲近。一来,之前她不怎么参加饭局;二来,从见到她的第一次,她就表现出一种势必一较高下的气质,这常会吓到我们。

在我和小伍走上斗兽场的那几年,她正在家中勤学苦练。她母上李阿姨对她要求极为严格,技艺不练到最好,轻易不拿出手。

要论这点,我妈和康阿姨都只能甘拜下风。

因为我和小伍都学舞蹈,李阿姨给彤彤也报了舞蹈班。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接触极少,我入学早,已在大班,她还在小班。

有几次,我试图在中场休息时同她讲话,但她的头昂得如天鹅一般,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仿佛随时准备释放一个开打的信号弹。

我的表现也由此不善。因为是大班里年级最小的女孩,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有天我连翻了二十个前滚翻,老师抱起我,将我顶在肩头以示鼓励。我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目光有意识地寻找到彤彤,不出所料,只见她也正望着我,神色莫辨,几乎是不自觉地,我朝她笑了一下。

张生涯。

和我妈一同进场的大约有二十个阿姨,其中有十位关系最亲。从厂里出来后,她们保持了友谊,也保持了随时聚会随时竞争的良好传统。

这些阿姨的孩子们,有两位姐姐比我和小伍大好几岁,没参与当年那场竞赛。但大人也没放过他们,一有聚会,必带她们出来。

大点的姐姐学跳舞,小点的学手风琴。聚会饭后之余,在父母的推搡间,她们免不了要表演一段。跳舞的姐姐在节奏欢快的音乐里转动,脸上却愁云惨淡;学琴的姐姐不好把 手风琴背到饭局上,大人们一致决议:唱首歌吧,都是音乐嘛。她为难地说自己五音不全。长辈们都笑:怎么可能呢?姐姐迫不得已唱上一首,观众表情一言难尽。

我十分疑惑,连我一个小孩都看得出来,姐姐们不高兴表演,难不成大人们看不出来?

但我和小伍曾经很羡慕她们。因为后来她们很少参加饭局,一句“课业多”就能打发许多事。即便要来,也只是吃个饭,随后背着书包匆匆离去。

毕竟等她们从斗兽场退出后,我和小伍就要开始打头阵。

小时候我俩都学舞蹈,但分别在不同的舞蹈学校。这给了大人们一个极好的理由,“赶紧一人来一段啊,看哪个学校教得好”。

我和小伍互相推诿。“你先来。”“不,还是你先。”

不知哪位阿姨从后面顺手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先出去了。有时是我,有时是小伍。我们俩学的都是民族舞,表演民族舞时最典型的表情是笑,不笑简直都不会跳了。

我和小伍毕竟还没修练成昔日那个大姐姐,能神色悲切地跳下去。小伍跳的是孔雀舞,我跳的是红色娘子军,这没法不笑着跳,只好咧着嘴跳完舞。大家于是都觉得我们在这种场合十分欢快,乐于表演。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后来我学了手风琴,小伍学电子琴,再后来我俩都学了钢琴,我在心里庆幸:没工具,怎么比?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竞技场升级了。

那几年,各家都从大杂院搬进楼房,聚会从透风的老饭馆换到自家。过年时最热闹,十一家轮流做东,每家一天。

轮到我家或小伍家时,是我们最煎熬的时候。我们的钢琴房成了二十来个人的围观场所,大人们的要求也更多了,要弹两首以上的曲子,不能看谱,实在弹不下去才能看。不过看了谱子,胜负也就区分出来了。

小伍和我身经百战,早就结成同盟。我俩的对策是,两人都看谱,弹的曲目十分接近,外行很难听出来什么,最后观众只得念着“两个都很好”的台词散场,看上去十分失望,有种一定要比较出什么的执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和小伍般默契,我们很快碰到了搅局的人。

来搅局的女孩比我们小三岁,她叫彤彤。

彤彤同我们并不算亲近。一来,之前她不怎么参加饭局;二来,从见到她的第一次,她就表现出一种势必一较高下的气质,这常会吓到我们。

在我和小伍走上斗兽场的那几年,她正在家中勤学苦练。她母上李阿姨对她要求极为严格,技艺不练到最好,轻易不拿出手。

要论这点,我妈和康阿姨都只能甘拜下风。

因为我和小伍都学舞蹈,李阿姨给彤彤也报了舞蹈班。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接触极少,我入学早,已在大班,她还在小班。

有几次,我试图在中场休息时同她讲话,但她的头昂得如天鹅一般,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仿佛随时准备释放一个开打的信号弹。

我的表现也由此不善。因为是大班里年级最小的女孩,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有天我连翻了二十个前滚翻,老师抱起我,将我顶在肩头以示鼓励。我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目光有意识地寻找到彤彤,不出所料,只见她也正望着我,神色莫辨,几乎是不自觉地,我朝她笑了一下。

我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但我知道,

随后背着书包匆匆离去。

毕竟等她们从斗兽场退出后,我和小伍就要开始打头阵。

小时候我俩都学舞蹈,但分别在不同的舞蹈学校。这给了大人们一个极好的理由,“赶紧一人来一段啊,看哪个学校教得好”。

我和小伍互相推诿。“你先来。”“不,还是你先。”

不知哪位阿姨从后面顺手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先出去了。有时是我,有时是小伍。我们俩学的都是民族舞,表演民族舞时最典型的表情是笑,不笑简直都不会跳了。

我和小伍毕竟还没修练成昔日那个大姐姐,能神色悲切地跳下去。小伍跳的是孔雀舞,我跳的是红色娘子军,这没法不笑着跳,只好咧着嘴跳完舞。大家于是都觉得我们在这种场合十分欢快,乐于表演。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后来我学了手风琴,小伍学电子琴,再后来我俩都学了钢琴,我在心里庆幸:没工具,怎么比?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竞技场升级了。

那几年,各家都从大杂院搬进楼房,聚会从透风的老饭馆换到自家。过年时最热闹,十一家轮流做东,每家一天。

轮到我家或小伍家时,是我们最煎熬的时候。我们的钢琴房成了二十来个人的围观场所,大人们的要求也更多了,要弹两首以上的曲子,不能看谱,实在弹不下去才能看。不过看了谱子,胜负也就区分出来了。

小伍和我身经百战,早就结成同盟。我俩的对策是,两人都看谱,弹的曲目十分接近,外行很难听出来什么,最后观众只得念着“两个都很好”的台词散场,看上去十分失望,有种一定要比较出什么的执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和小伍般默契,我们很快碰到了搅局的人。

来搅局的女孩比我们小三岁,她叫彤彤。

彤彤同我们并不算亲近。一来,之前她不怎么参加饭局;二来,从见到她的第一次,她就表现出一种势必一较高下的气质,这常会吓到我们。

在我和小伍走上斗兽场的那几年,她正在家中勤学苦练。她母上李阿姨对她要求极为严格,技艺不练到最好,轻易不拿出手。

要论这点,我妈和康阿姨都只能甘拜下风。

因为我和小伍都学舞蹈,李阿姨给彤彤也报了舞蹈班。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接触极少,我入学早,已在大班,她还在小班。

有几次,我试图在中场休息时同她讲话,但她的头昂得如天鹅一般,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仿佛随时准备释放一个开打的信号弹。

我的表现也由此不善。因为是大班里年级最小的女孩,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有天我连翻了二十个前滚翻,老师抱起我,将我顶在肩头以示鼓励。我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目光有意识地寻找到彤彤,不出所料,只见她也正望着我,神色莫辨,几乎是不自觉地,我朝她笑了一下。

我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但我知道,那是一个坏人的笑。因为当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西游记》里蝎子精的样子。

我没再盯着彤彤看,也不清楚她后来做了什么,我还不是那么善于消化战火的小孩。

那天后没多久,她退了班,再见面时,她拉上了手风琴。等她拉上手风琴没多久,我和小伍开始学钢琴。照此发展下去,我们之间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

但我还是太天真了。

彤彤第一次在她家组织的饭局中表演节目,当时她上四年级,我和小伍都是是初中生了。彤彤的手风琴功底了得,可谓厚积薄发,弹琴时手指灵活,节奏稳当,仪容到位,时而侧耳,时而闭眼,以她幼小的身姿,竟然还能拉出一股款款深情来。

在座的当下都是一惊,随即真诚地鼓起掌来,李阿姨的脸上闪现出神女般的光彩,整晚不去。彤彤连弹三首,在众人的掌声中颔首微笑,像极了一个优雅体面的大人。

五年级时,她拿了一个挺有分量的奖。这在姐妹圈中涟漪四射,彤彤顿时成了优秀的别人家小孩,我和小伍每天至少得听三遍她的名字。

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又有了其他可以比较的项目。尤其是上了中学后,谁长得更高、谁成绩更好, 连谁更会看眼色也加入比较大潮。

彤彤父亲一米九,母亲一米七六, 她基因强大,身高直接秒杀我和小伍。

在成绩上,上高一时,我和小伍分到了一个班,还做了同桌,每天上课除了睡觉就是聊天,成绩一落千丈,还因为经常迟到在全校家长大会上被通报批评,我妈和康阿姨常常是全程黑着脸走出学校。

而彤彤那里却总是能听到好消息,比如考试又进入全级前十名,手风琴又拿了什么奖。

在眼力方面,我们更是甘拜下风。聚会时,她相当懂事地给所有人泡茶。把从家里自带的茶叶倒入壶中轻轻摇晃,茶叶浸泡的淡黄色立刻晕染开来。泡好茶叶后,她端着茶壶从坐在上客方位的叔叔开始,顺着往下给每个人添茶。添茶时,彤彤的身体立得笔直,俯身时也相当得体。每添一杯茶,座位上的长辈就向她道谢,溢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彤彤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收回端着茶杯的胳膊,以免碰撞到杯子或餐具。

这还不够,她总能第一个注意到谁的茶杯空了,谁缺了副餐具,还会主动喊服务员要菜谱。一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无可挑剔。我惊叹也许她从一出生就属于成人世界,身上看不到一丝任性,仿佛从来没有过孩童的时候。

因为彤彤的完美,我和小伍成了被挂在饭席上的批判对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向彤彤学习。

因为这,李阿姨一度是饭局上最神采奕奕的人,无论是不是她请客,都前前后后地张罗着,步伐轻快。康阿姨和我妈有时就有些难堪,主要是我和小伍脸上的表情不太给面子。

彤彤坐在李阿姨的一旁,身姿挺拔,两手乖巧地放在餐桌上,接受夸奖。有时她像是害羞地说:“姐姐们也很好。”她看向我,双目相对,彼此很快移开,大抵都从对方脸上看出来俩字:虚假。

越是在此时,我和小伍越是昂首挺胸。这个姿态的意义在于:虽然你赢得了长辈的赞美,但我们对此毫不在意。我和小伍从饭局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无法在某一个维度上打败敌人,那么你就假装高出这个维度。

因此,我们总是在表情上做出与年龄不符的超脱,这一度给长辈造成不好的印象。毕竟我们极其幼稚的面孔,表现出的只能是孩子的骄纵。

我妈从小不吝惜棍棒教育,现在教育我时更下狠手。她和姐妹们的普遍认知是,孩子可以粗心调皮,但绝不能骄纵。骄纵意味着挑战权威,破坏长辈管理权的合法性。

我越是不乖,我妈越认为需要多拉我出去溜溜,多方位杀杀我的锐气。饭局,成了我逃不出去的困局。

彤彤在和孩子们的比较中大获全胜后,我和小伍主动和她划开界限,主要原因是彤彤似乎十分情愿来到饭局中。

在我们极其幼小的时候,就被迫成了一只骡子,我们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已经被拉出去溜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有骡子十分情愿出去溜,那一定不是我们的同类,她也许是匹马。

我和小伍对彤彤有了些温柔的情绪,是从小伍目睹了彤彤在家的糟糕经历开始的。

当时康阿姨出差,将小伍寄放彤彤家。那是个周末,彤彤早上六点被喊醒去做功课,小伍睡得稀里糊涂,只听见李阿姨训斥说:“几点了,还不去写作业?”

等到小伍起床时,彤彤早已做完了功课,要开始练琴了,那时是十一点半,距离中午饭只剩半小时。在我和小伍的概念里,此时已经到了放松的时候,既不够时间去练琴,功课也完成得差不多,我们应该看会电视,然后等待开饭。

但李阿姨不愿放过每一个零碎的时刻,大概是起来太早,彤彤练起琴来很没精神,她想要下午再练。因为这件事,李阿姨拿起扫把,在彤彤身上抡了一下又一下。小伍回忆说,这比她在我家看到我挨打更惊恐。她想上前劝说两句,到底没敢,又不好意思走开,最终缩在墙角,被迫观看了一场暴力电影。

小伍总结说,我妈打我,胜在数量,李阿姨打彤彤,则胜在质量。那个场景给她留下极深的阴影,此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李阿姨家。

那天回来后,她跟我在电话里说,原来彤彤不是马。我也心有戚戚焉,目睹了彤彤的失败后,我们在电话两端都有些低落,想到我们身为骡子的共同命运。

再一次见到彤彤时,她有些不好意思,显然不像之前那样傲慢。我们主动凑过去跟她说话,提到上次李阿姨揍她时,她扭过头去,我很厚脸皮地凑上去说:”这没什么,谁家孩子还不挨揍呢?”

整个饭局都沉默起来。彤彤看了一眼李阿姨,连添茶倒水也顾不上了。李阿姨喊了几声,她都好像没有听到。李阿姨顿时没有了以往的神采,她批评彤彤不懂

我没再盯着彤彤看,也不清楚她后来做了什么,我还不是那么善于消化战火的小孩。

那天后没多久,她退了班,再见面时,她拉上了手风琴。等她拉上手风琴没多久,我和小伍开始学钢琴。照此发展下去,我们之间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

但我还是太天真了。

彤彤第一次在她家组织的饭局中表演节目,当时她上四年级,我和小伍都是是初中生了。彤彤的手风琴功底了得,可谓厚积薄发,弹琴时手指灵活,节奏稳当,仪容到位,时而侧耳,时而闭眼,以她幼小的身姿,竟然还能拉出一股款款深情来。

在座的当下都是一惊,随即真诚地鼓起掌来,李阿姨的脸上闪现出神女般的光彩,整晚不去。彤彤连弹三首,在众人的掌声中颔首微笑,像极了一个优雅体面的大人。

五年级时,她拿了一个挺有分量的奖。这在姐妹圈中涟漪四射,彤彤顿时成了优秀的别人家小孩,我和小伍每天至少得听三遍她的名字。

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又有了其他可以比较的项目。尤其是上了中学后,谁长得更高、谁成绩更好, 连谁更会看眼色也加入比较大潮。

彤彤父亲一米九,母亲一米七六, 她基因强大,身高直接秒杀我和小伍。

在成绩上,上高一时,我和小伍分到了一个班,还做了同桌,每天上课除了睡觉就是聊天,成绩一落千丈,还因为经常迟到在全校家长大会上被通报批评,我妈和康阿姨常常是全程黑着脸走出学校。

而彤彤那里却总是能听到好消息,比如考试又进入全级前十名,手风琴又拿了什么奖。

在眼力方面,我们更是甘拜下风。聚会时,她相当懂事地给所有人泡茶。把从家里自带的茶叶倒入壶中轻轻摇晃,茶叶浸泡的淡黄色立刻晕染开来。泡好茶叶后,她端着茶壶从坐在上客方位的叔叔开始,顺着往下给每个人添茶。添茶时,彤彤的身体立得笔直,俯身时也相当得体。每添一杯茶,座位上的长辈就向她道谢,溢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彤彤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收回端着茶杯的胳膊,以免碰撞到杯子或餐具。

这还不够,她总能第一个注意到谁的茶杯空了,谁缺了副餐具,还会主动喊服务员要菜谱。一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无可挑剔。我惊叹也许她从一出生就属于成人世界,身上看不到一丝任性,仿佛从来没有过孩童的时候。

因为彤彤的完美,我和小伍成了被挂在饭席上的批判对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向彤彤学习。

因为这,李阿姨一度是饭局上最神采奕奕的人,无论是不是她请客,都前前后后地张罗着,步伐轻快。康阿姨和我妈有时就有些难堪,主要是我和小伍脸上的表情不太给面子。

彤彤坐在李阿姨的一旁,身姿挺拔,两手乖巧地放在餐桌上,接受夸奖。有时她像是害羞地说:“姐姐们也很好。”她看向我,双目相对,彼此很快移开,大抵都从对方脸上看出来俩字:虚假。

越是在此时,我和小伍越是昂首挺胸。这个姿态的意义在于:虽然你赢得了长辈的赞美,但我们对此毫不在意。我和小伍从饭局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无法在某一个维度上打败敌人,那么你就假装高出这个维度。

因此,我们总是在表情上做出与年龄不符的超脱,这一度给长辈造成不好的印象。毕竟我们极其幼稚的面孔,表现出的只能是孩子的骄纵。

我妈从小不吝惜棍棒教育,现在教育我时更下狠手。她和姐妹们的普遍认知是,孩子可以粗心调皮,但绝不能骄纵。骄纵意味着挑战权威,破坏长辈管理权的合法性。

我越是不乖,我妈越认为需要多拉我出去溜溜,多方位杀杀我的锐气。饭局,成了我逃不出去的困局。

彤彤在和孩子们的比较中大获全胜后,我和小伍主动和她划开界限,主要原因是彤彤似乎十分情愿来到饭局中。

在我们极其幼小的时候,就被迫成了一只骡子,我们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已经被拉出去溜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有骡子十分情愿出去溜,那一定不是我们的同类,她也许是匹马。

我和小伍对彤彤有了些温柔的情绪,是从小伍目睹了彤彤在家的糟糕经历开始的。

当时康阿姨出差,将小伍寄放彤彤家。那是个周末,彤彤早上六点被喊醒去做功课,小伍睡得稀里糊涂,只听见李阿姨训斥说:“几点了,还不去写作业?”

等到小伍起床时,彤彤早已做完了功课,要开始练琴了,那时是十一点半,距离中午饭只剩半小时。在我和小伍的概念里,此时已经到了放松的时候,既不够时间去练琴,功课也完成得差不多,我们应该看会电视,然后等待开饭。

但李阿姨不愿放过每一个零碎的时刻,大概是起来太早,彤彤练起琴来很没精神,她想要下午再练。因为这件事,李阿姨拿起扫把,在彤彤身上抡了一下又一下。小伍回忆说,这比她在我家看到我挨打更惊恐。她想上前劝说两句,到底没敢,又不好意思走开,最终缩在墙角,被迫观看了一场暴力电影。

小伍总结说,我妈打我,胜在数量,李阿姨打彤彤,则胜在质量。那个场景给她留下极深的阴影,此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李阿姨家。

那天回来后,她跟我在电话里说,原来彤彤不是马。我也心有戚戚焉,目睹了彤彤的失败后,我们在电话两端都有些低落,想到我们身为骡子的共同命运。

她们反倒比李阿姨更精神奕奕起来。

在阿姨们的饭局中,我曾数次看到这样的反差。

当我们这些小孩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那么成功,或出了差错,饭局的氛围反倒会欢天喜地一些。当然,除了自己的妈妈。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已经察觉到这种奇怪的氛围,并对此不解。在我看来,这些阿姨亲如一家,她们几乎是看着我们长大的。

一次在我家,长辈们让我拉我许久没有碰过的手风琴。我推辞说,肯定拉不好,手生了。我妈也跟着推辞,但是阿姨们意见一致,想看我拉一首,“随便拉一首就行,拉错了我们也不会笑话你”。

当我吭吭哧哧拉完一首时,我妈的脸色果然十分难堪,李阿姨笑着说:“才多久没练就忘了啊。”她严肃的脸上露出极少出现的放松,其他阿姨也附和着,李阿姨旁边一位阿姨看了一眼我妈,用手轻轻推了李阿姨一下,李阿姨咳了一声,用宽和的声音对我说:“没事,继续努力。”

李阿姨不止一次地要求我弹奏许久不练的曲子,在出现错误之后,又延续她宽和的安慰。

我无法抑制恶意地认为,那种宽和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仿佛我是一个演砸了的小丑演员,凄惨退场只为了给她的女儿腾出舞台。

大多时候,比较还会从外面延续到自己家里,我和小伍开始顽抗自己被溜的命运。

和我妈一同进场的大约有二十个阿姨,其中有十位关系最亲。从厂里出来后,她们保持了友谊,也保持了随时聚会随时竞争的良好传统。

这些阿姨的孩子们,有两位姐姐比我和小伍大好几岁,没参与当年那场竞赛。但大人也没放过他们,一有聚会,必带她们出来。

大点的姐姐学跳舞,小点的学手风琴。聚会饭后之余,在父母的推搡间,她们免不了要表演一段。跳舞的姐姐在节奏欢快的音乐里转动,脸上却愁云惨淡;学琴的姐姐不好把 手风琴背到饭局上,大人们一致决议:唱首歌吧,都是音乐嘛。她为难地说自己五音不全。长辈们都笑:怎么可能呢?姐姐迫不得已唱上一首,观众表情一言难尽。

我十分疑惑,连我一个小孩都看得出来,姐姐们不高兴表演,难不成大人们看不出来?

但我和小伍曾经很羡慕她们。因为后来她们很少参加饭局,一句“课业多”就能打发许多事。即便要来,也只是吃个饭,随后背着书包匆匆离去。

毕竟等她们从斗兽场退出后,我和小伍就要开始打头阵。

小时候我俩都学舞蹈,但分别在不同的舞蹈学校。这给了大人们一个极好的理由,“赶紧一人来一段啊,看哪个学校教得好”。

我和小伍互相推诿。“你先来。”“不,还是你先。”

不知哪位阿姨从后面顺手推一下,其中一个人先出去了。有时是我,有时是小伍。我们俩学的都是民族舞,表演民族舞时最典型的表情是笑,不笑简直都不会跳了。

我和小伍毕竟还没修练成昔日那个大姐姐,能神色悲切地跳下去。小伍跳的是孔雀舞,我跳的是红色娘子军,这没法不笑着跳,只好咧着嘴跳完舞。大家于是都觉得我们在这种场合十分欢快,乐于表演。

作者图 | 穿着舞蹈服在水边留影

后来我学了手风琴,小伍学电子琴,再后来我俩都学了钢琴,我在心里庆幸:没工具,怎么比? 但好景不长,我们的竞技场升级了。

那几年,各家都从大杂院搬进楼房,聚会从透风的老饭馆换到自家。过年时最热闹,十一家轮流做东,每家一天。

轮到我家或小伍家时,是我们最煎熬的时候。我们的钢琴房成了二十来个人的围观场所,大人们的要求也更多了,要弹两首以上的曲子,不能看谱,实在弹不下去才能看。不过看了谱子,胜负也就区分出来了。

小伍和我身经百战,早就结成同盟。我俩的对策是,两人都看谱,弹的曲目十分接近,外行很难听出来什么,最后观众只得念着“两个都很好”的台词散场,看上去十分失望,有种一定要比较出什么的执着。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和小伍般默契,我们很快碰到了搅局的人。

来搅局的女孩比我们小三岁,她叫彤彤。

彤彤同我们并不算亲近。一来,之前她不怎么参加饭局;二来,从见到她的第一次,她就表现出一种势必一较高下的气质,这常会吓到我们。

在我和小伍走上斗兽场的那几年,她正在家中勤学苦练。她母上李阿姨对她要求极为严格,技艺不练到最好,轻易不拿出手。

要论这点,我妈和康阿姨都只能甘拜下风。

因为我和小伍都学舞蹈,李阿姨给彤彤也报了舞蹈班。我们在同一个学校,但接触极少,我入学早,已在大班,她还在小班。

有几次,我试图在中场休息时同她讲话,但她的头昂得如天鹅一般,目不斜视地从我身边走过,仿佛随时准备释放一个开打的信号弹。

我的表现也由此不善。因为是大班里年级最小的女孩,我一直是老师的宠儿,有天我连翻了二十个前滚翻,老师抱起我,将我顶在肩头以示鼓励。我兴高采烈地大叫起来,目光有意识地寻找到彤彤,不出所料,只见她也正望着我,神色莫辨,几乎是不自觉地,我朝她笑了一下。

我看不见自己的表情,但我知道,那是一个坏人的笑。因为当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西游记》里蝎子精的样子。

我没再盯着彤彤看,也不清楚她后来做了什么,我还不是那么善于消化战火的小孩。

那天后没多久,她退了班,再见面时,她拉上了手风琴。等她拉上手风琴没多久,我和小伍开始学钢琴。照此发展下去,我们之间没有太大的竞争关系。

但我还是太天真了。

彤彤第一次在她家组织的饭局中表演节目,当时她上四年级,我和小伍都是是初中生了。彤彤的手风琴功底了得,可谓厚积薄发,弹琴时手指灵活,节奏稳当,仪容到位,时而侧耳,时而闭眼,以她幼小的身姿,竟然还能拉出一股款款深情来。

在座的当下都是一惊,随即真诚地鼓起掌来,李阿姨的脸上闪现出神女般的光彩,整晚不去。彤彤连弹三首,在众人的掌声中颔首微笑,像极了一个优雅体面的大人。

五年级时,她拿了一个挺有分量的奖。这在姐妹圈中涟漪四射,彤彤顿时成了优秀的别人家小孩,我和小伍每天至少得听三遍她的名字。

当我们再长大一些,又有了其他可以比较的项目。尤其是上了中学后,谁长得更高、谁成绩更好, 连谁更会看眼色也加入比较大潮。

彤彤父亲一米九,母亲一米七六, 她基因强大,身高直接秒杀我和小伍。

在成绩上,上高一时,我和小伍分到了一个班,还做了同桌,每天上课除了睡觉就是聊天,成绩一落千丈,还因为经常迟到在全校家长大会上被通报批评,我妈和康阿姨常常是全程黑着脸走出学校。

而彤彤那里却总是能听到好消息,比如考试又进入全级前十名,手风琴又拿了什么奖。

在眼力方面,我们更是甘拜下风。聚会时,她相当懂事地给所有人泡茶。把从家里自带的茶叶倒入壶中轻轻摇晃,茶叶浸泡的淡黄色立刻晕染开来。泡好茶叶后,她端着茶壶从坐在上客方位的叔叔开始,顺着往下给每个人添茶。添茶时,彤彤的身体立得笔直,俯身时也相当得体。每添一杯茶,座位上的长辈就向她道谢,溢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彤彤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收回端着茶杯的胳膊,以免碰撞到杯子或餐具。

这还不够,她总能第一个注意到谁的茶杯空了,谁缺了副餐具,还会主动喊服务员要菜谱。一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无可挑剔。我惊叹也许她从一出生就属于成人世界,身上看不到一丝任性,仿佛从来没有过孩童的时候。

因为彤彤的完美,我和小伍成了被挂在饭席上的批判对象。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向彤彤学习。

因为这,李阿姨一度是饭局上最神采奕奕的人,无论是不是她请客,都前前后后地张罗着,步伐轻快。康阿姨和我妈有时就有些难堪,主要是我和小伍脸上的表情不太给面子。

彤彤坐在李阿姨的一旁,身姿挺拔,两手乖巧地放在餐桌上,接受夸奖。有时她像是害羞地说:“姐姐们也很好。”她看向我,双目相对,彼此很快移开,大抵都从对方脸上看出来俩字:虚假。

越是在此时,我和小伍越是昂首挺胸。这个姿态的意义在于:虽然你赢得了长辈的赞美,但我们对此毫不在意。我和小伍从饭局上学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无法在某一个维度上打败敌人,那么你就假装高出这个维度。

因此,我们总是在表情上做出与年龄不符的超脱,这一度给长辈造成不好的印象。毕竟我们极其幼稚的面孔,表现出的只能是孩子的骄纵。

我妈从小不吝惜棍棒教育,现在教育我时更下狠手。她和姐妹们的普遍认知是,孩子可以粗心调皮,但绝不能骄纵。骄纵意味着挑战权威,破坏长辈管理权的合法性。

我越是不乖,我妈越认为需要多拉我出去溜溜,多方位杀杀我的锐气。饭局,成了我逃不出去的困局。

彤彤在和孩子们的比较中大获全胜后,我和小伍主动和她划开界限,主要原因是彤彤似乎十分情愿来到饭局中。

在我们极其幼小的时候,就被迫成了一只骡子,我们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已经被拉出去溜了一圈又一圈。如果有骡子十分情愿出去溜,那一定不是我们的同类,她也许是匹马。

我和小伍对彤彤有了些温柔的情绪,是从小伍目睹了彤彤在家的糟糕经历开始的。

当时康阿姨出差,将小伍寄放彤彤家。那是个周末,彤彤早上六点被喊醒去做功课,小伍睡得稀里糊涂,只听见李阿姨训斥说:“几点了,还不去写作业?”

等到小伍起床时,彤彤早已做完了功课,要开始练琴了,那时是十一点半,距离中午饭只剩半小时。在我和小伍的概念里,此时已经到了放松的时候,既不够时间去练琴,功课也完成得差不多,我们应该看会电视,然后等待开饭。

但李阿姨不愿放过每一个零碎的时刻,大概是起来太早,彤彤练起琴来很没精神,她想要下午再练。因为这件事,李阿姨拿起扫把,在彤彤身上抡了一下又一下。小伍回忆说,这比她在我家看到我挨打更惊恐。她想上前劝说两句,到底没敢,又不好意思走开,最终缩在墙角,被迫观看了一场暴力电影。

小伍总结说,我妈打我,胜在数量,李阿姨打彤彤,则胜在质量。那个场景给她留下极深的阴影,此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李阿姨家。

那天回来后,她跟我在电话里说,原来彤彤不是马。我也心有戚戚焉,目睹了彤彤的失败后,我们在电话两端都有些低落,想到我们身为骡子的共同命运。

再一次见到彤彤时,她有些不好意思,显然不像之前那样傲慢。我们主动凑过去跟她说话,提到上次李阿姨揍她时,她扭过头去,我很厚脸皮地凑上去说:”这没什么,谁家孩子还不挨揍呢?”

整个饭局都沉默起来。彤彤看了一眼李阿姨,连添茶倒水也顾不上了。李阿姨喊了几声,她都好像没有听到。李阿姨顿时没有了以往的神采,她批评彤彤不懂事,其他阿姨赶紧出来打圆场:“孩子嘛,不要这么苛刻,咱们自己倒。”

她们反倒比李阿姨更精神奕奕起来。

在阿姨们的饭局中,我曾数次看到这样的反差。

当我们这些小孩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那么成功,或出了差错,饭局的氛围反倒会欢天喜地一些。当然,除了自己的妈妈。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已经察觉到这种奇怪的氛围,并对此不解。在我看来,这些阿姨亲如一家,她们几乎是看着我们长大的。

一次在我家,长辈们让我拉我许久没有碰过的手风琴。我推辞说,肯定拉不好,手生了。我妈也跟着推辞,但是阿姨们意见一致,想看我拉一首,“随便拉一首就行,拉错了我们也不会笑话你”。

当我吭吭哧哧拉完一首时,我妈的脸色果然十分难堪,李阿姨笑着说:“才多久没练就忘了啊。”她严肃的脸上露出极少出现的放松,其他阿姨也附和着,李阿姨旁边一位阿姨看了一眼我妈,用手轻轻推了李阿姨一下,李阿姨咳了一声,用宽和的声音对我说:“没事,继续努力。”

耀日国

云月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聪少爱学堂,专注分享全网精准引流方法及自媒体赚钱运营干货。

聪少私人微信:80110557,暗号:8

送见面礼:价值980元自媒体运营与抖音热门教程礼包一份。

或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马上添加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于2021-06-28 17:31:57,由 聪少 发表!

转载请注明:什么性格的导购做销售容易赚到钱? - 聪少爱学堂

评论区

表情

共4条评论

站内搜索

聪少简介

聪少爱学堂聪少
聪少爱学堂创始人,梅州市鹏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09年开始踏入互联网,10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资深自媒体人,自媒体优秀导师,咪挺微商团对营销引流顾问,业务包含:精准引流技术/代引流精准粉,专业小红书,知乎,微博代运营。